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布尔什维克)在夺取政权的过程中,始终是工人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布尔什维克)在夺取政权的过程中,始终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领路人。……11月6日(俄历10月24日)午夜,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彼得格勒的武装工人、士兵发动起义,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了临时政府,取得了起义的胜利。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岳麓版)

材料二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并没有农村包围城市的经验。因此,革命工作以城市为中心,武装起义首先是为了占领中心城市,这是一个时期内全党的共同认识。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里,北伐战争的革命道路就是以城市为中心,先在大城市夺取政权。尽管1927年大革命失败,但是中共中央党的工作重心依然是中心城市,这是由于当时中共中央认为以城市这条道路适合中国。在中国城乡差距大,发展不平衡,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极其落后的境况下,中国共产党人所面临的一个重大历史课题是中国选择什么方式。

——邓中华《十月革命:历史必然性历史地位和评价》

材料三  毛泽东发现农民们可以动员起来,甚至能够夺取城市,但是不能够同国民军打仗。因此,毛找到了信心,认为中共是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只要在一个地区内有人力和粮食支持战斗,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1931年以毛为主席的“江西苏维埃共和国”就成了这一努力的榜样。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1)根据材料一,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所走的道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道路成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早期斗争中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原因和具体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毛泽东探索出了什么样的新道路?并指出这一道路的具体措施。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概括中国革命探索道路的特点。

 

(1)道路:中心城市暴动。 成功原因:俄国参加一战激化了社会矛盾;俄国无产阶级力量的相对强大;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有正确革命思想的引领(马克思列宁主义)。 (2)原因: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共产国际的指导;自身缺乏经验;对国情判断不明。 措施: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3)道路: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措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 (4)特点:由学习苏俄到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解析】 (1)“道路”,根据材料一信息“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彼得格勒的武装工人、士兵发动起义,以摧枯拉朽之势推翻了临时政府,取得了起义的胜利”得出:中心城市暴动。“原因”,依据所学知识从俄国参加一战激化了社会矛盾、俄国无产阶级力量的相对强大、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有正确革命思想的引领等角度思考。 (2)“原因”,根据材料二信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并没有农村包围城市的经验。因此,革命工作以城市为中心,武装起义首先是为了占领中心城市,这是一个时期内全党的共同认识”得出:自身缺乏经验;由材料信息“尽管1927年大革命失败,但是中共中央党的工作重心依然是中心城市,这是由于当时中共中央认为以城市这条道路适合中国”得出:对国情判断不明;结合所学知识从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共产国际的指导等角度补充。“措施”,依据所学知识从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方面回答。 (3)“新道路”,根据材料三信息“认为中共是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只要在一个地区内有人力和粮食支持战斗,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工农武装割据。“具体措施”,依据所学知识从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等方面回答。 (4)“特点”,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由学习苏俄到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等角度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凡天下,每家五母鸡,二母蔬,无失其时。凡当收成时,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25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及纸钱亦然。

——摘编自《天朝天亩制度》

材料二  第一条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六条  人民得享有左列各项之自由权。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二十九条  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以总员四分三以上出席得票满投票总数三分二以上者为当选。

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摘编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中国人历来以文人治国,过度重视宪法为一纸文书,签字盖章而庄严收藏者,而忽视宪法有似于我人天赋之性能。殊不知议会采一院制或两院制,行政权由总统或内阁掌握,当日所写之宪法与下面一大群农村组织之关系极微,因为乡民的识字率一般认为只有5%,农民只能集体指挥。传统的官制办法着重男人优于女人,年长的优于年幼,读书明理的优于目不识丁,这和全民投票的原则以及每一个人都有同等经济之机会不仅不相衔接,而且大相径庭。中国的大传统及小传统,过去统统有利行政之辅助工具,至今无可资改造利用以增进民权,或者转变为多元社会之桥梁。在这种情形之下,代议政治只是一种伪装,新成立之政党纵以不同的宗旨号召,当中无一可以切实代表各选区。同时城市内新兴的市民阶级力量也过于低微。在这混淆的时代里,军阀割据,使全国士气受挫,使新出生的中华民国丧失了所有尊严,新旧之间无法衔接。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天国运动纲领的局限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基本原则。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初期推行宪政遇到的困境。

 

查看答案

观察下列图片,这些图片共同反映了

A.国际关系主导力量的变化 B.第三世界占据主导地位

C.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D.国际政治新秩序已经确立

 

查看答案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与过去杜鲁门到约翰逊政府的对外政策具有很大延续性不同,尼克松至里根政府的对外政策则处于不断调整之中。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苏联军事实力的大幅增强 B.美苏意识形态有很大的分歧

C.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D.美国面临严峻的国内外形势

 

查看答案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宣言指出:“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他们的互相关系的性质来看,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冷战和由它引发经常性战争的严重危险,已经成为国际关系中存在的局势的一部分。”据此可知

A.两极格局下的冷战威胁国际和平

B.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原则是冷战

C.不结盟运动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D.多极化趋势消除了霸权主义威胁

 

查看答案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提出了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指导思想。这表明

A.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 B.意识形态决定外交政策走向

C.战后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D.美国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扩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