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此文反...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此文反映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D 【解析】 材料主张做学问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匡时济世,解决国计民生问题。这符合顾炎武的“经世致用”的思想。D正确;仁政应体现在轻刑薄赋方面,排除A;董仲舒的“独尊儒术”是强调树立儒学的统治地位,材料未反映,排除B;材料强调“道也以救世”,王阳明侧重于内心的反省,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A. 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 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 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 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查看答案

梅兰竹菊指:梅花、兰花、竹、菊花,被人称为花中四君子。品质分别是:傲、幽、坚、淡。其共同特点是自强不息,清华其外,澹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此种说法最相关的理论来源是

A理学                             B天人感应

C君权神授                         D道家学派

 

查看答案

“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这里的“臣”、“陛下”分别指

A. 贾谊、汉景帝

B. 晁错、汉文帝

C. 董仲舒、汉武帝

D. 魏征、唐太宗

 

查看答案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儒家思想基本上是重理性的,(它)反对任何迷信以至超自然的宗教。”对这句话中的“理性”的理解最贴切的是

A. 儒家思想始终排斥佛教道教思想

B. 儒家崇尚理性而讲求民主民权

C. 儒家重视自然科学和自然规律

D. 儒家关注人事人伦而敬远鬼神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末期到战争结束,世界政治孕育着新的格局。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先后沦为战败国,被彻底排除出国际政治大国之列;英、法虽属战胜国,但力量大大削弱。唯有美国作为“民主国家兵工厂”,到战争结束时,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宝座,经济、军事实力均居世界第一。而同为反法西斯同盟大国的苏联,在大战中形成了与美国旗鼓相当的军事政治力量,成为了美国称霸世界的严重障碍。另外,在1945—1947年间,欧亚大陆先后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主义人民民主国家,使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形成了一个社会主义体系,因而引起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的惊恐和不安。于是美国制定了遇制苏联为目标的全球战略,开始了对苏冷战。

——崔立如《国际格局演变与多极时代的秩序建构》

材料二  我们曾经是世界第一位……这只是25年以前的事。当我们展望今后5年、10年或许15年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五个强大的超经济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现在让我们看看对美国来说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不久所处的地位相比,美国遇到我们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

——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

材料三  多极格局的实质,是结构的变化,而这一结构变化的核心是“去美国中心化”,或者说是“去美国霸权化”。

——崔立如《多极格局与中美关系的新平衡》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二战后世界政治新格局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除美苏外其他超经济力量是如何崛起的,并分析其对世界政治格局所造成的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中观点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