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青铜器,越到晚期礼器越少,日用器则日益普遍,其器型越来越多姿多彩,装饰性和趣味性也日益增强。上述变化反映了
A.尊卑观念日趋淡化 B.社会发展的世俗化倾向
C.时代风尚骤然转型 D.齐国青铜铸造的独特性
下表是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一些历史人物的科技成就或主要思想。阅读表中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 中 国 | 西 方 |
科技成就 | 宋应星(1587—1661)编写了总结性的科学巨著《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 牛顿(1643—1727)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 |
主要思想 | 黄宗羲(1610-1695)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和“工商皆本”的思想。 顾炎武(1613-1682)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的“众治”主张。 王夫之(1619-1692)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主张“循天下之公”。 | 伏尔泰(1694—778)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神权,认为自然赋予人类以思想自由、出版自由、信仰自由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孟德斯鸠(1689—1755)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天赋人权,认为政权属于全体人民,提出三权分立的原则。 卢梭(1712-1778)反对封建王权,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论述了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
(1)比较17世纪中外科技成就的方面的差异。并指出牛顿的科技成就对近代社发展的主要影响。
(2)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西方,都产生了启蒙思想,概括中西启蒙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主张。并分析其产生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3)从历史作用的方面指出中西启蒙思想的不同之处。
(4)通过以上材料的阅读,你得出怎样的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公元前6世纪左右,中国、印度、希腊三个文明中心几乎同时进入思想繁荣时期,哲学思考都十分活跃,都开始自觉思考生命、社会之目的及其意义等重大课题。不过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南亚文明和东亚文明就此分道扬镳。中国哲学长期集中在对社会性和政治性的人的考察上,这是一种压倒一切的“人道主义”,它着重的是社会而非个人,这与古印度、地中海文明强调神及彼岸世界的哲学传统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美·费正清《中国的传统与社会》
请回答: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家为什么那么关注“人”,而不像西方那样关注“神”?
(2)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统治者的许多做法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甚至是扼杀人性,试举三例说明。
(3)人类历史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一个“人不断解放”的过程。到18世纪末时,人类为解放自身(生产力、思想观念、政治地位等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4)从历史的角度看,实现人的解放的根本条件是什么?
罗素写道:“几乎所有现代世界与古代世界之间的区别,都得归功于在十七世纪取得最辉煌成就的科学。”“十七世纪取得最辉煌成就的科学”指的是
A.经典力学 B.生物进化论 C.量子论 D.相对论
美国《独立宣言》开头就说“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有评论者指出:这句话如按原文直译应是“造物者创造了平等的个人。”这实际上反映了:
A.文艺复兴后的世俗原则 B.启蒙运动中的理性原则
C.革命实践对于启蒙思想的突破 D.基督教对西方政治哲学的影响
欧洲启蒙思想家大多认为:国家是“必不可少的恶”,是人们不得己而为之的一种强制工具。为此,他们采取的措施是
A. 推翻君主体制,建立共和政体 B. 消灭私有制度,实现社会平等
C. 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D. 取消国家机构,实现公民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