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因碳炉往外飞灰而下旨速造熏笼,却迟迟未见呈送大内,遂训问宰相赵普。赵普答曰,“凡宫廷支项,需经尚书省、工部、将作监等诸多关口,再逐级覆奏,方可制造。此是自来条贯,盖不为陛下设,乃为陛下子孙设”,太祖转怒为喜。这主要体现了宋初
A.君臣注重维护纲纪权威 B.官僚政治对皇权的制约
C.分化事权以图长治久安 D.行政程序趋向规范严密
唐朝前期宰相人数猥多、任期过短、名号太众,唐玄宗亲政后进行改制。开元前期,宰相人数严格控制在二人之内,且只能从中书和门下省产生,任期延长到三至四年并形成惯例,加衔名号亦大量减省。唐玄宗的相制改革
A.以抑制相权来重振皇权 B.源于三省六部的制度设计缺陷
C.确保了政风的清正廉明 D.重塑宰相作为重臣的职能意义
汉初,郡国可自行铸币。汉武帝在“独尊儒术”、反击匈奴、颁行“推恩令”后,禁止郡国铸币,由中央专门机构发行官铸五铢钱为唯一合法货币。西汉统一铸币权是基于
A.中央集权削弱的倒逼 B.中央财政实力迅速增强
C.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 D.大一统政治形态的需要
孔子曾说,“儒有忠信以为甲胃,礼义以为干橹;戴仁而行,抱义而处,虽有暴政,不更其所。其自立有如此者”。由此可见,孔子
A.强调个人的道德自觉 B.忽视尖锐的社会矛盾
C.囿于传统的宗法等级 D.提出有效的改革方案
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青铜器,越到晚期礼器越少,日用器则日益普遍,其器型越来越多姿多彩,装饰性和趣味性也日益增强。上述变化反映了
A.尊卑观念日趋淡化 B.社会发展的世俗化倾向
C.时代风尚骤然转型 D.齐国青铜铸造的独特性
下表是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一些历史人物的科技成就或主要思想。阅读表中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 中 国 | 西 方 |
科技成就 | 宋应星(1587—1661)编写了总结性的科学巨著《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 牛顿(1643—1727)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 |
主要思想 | 黄宗羲(1610-1695)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和“工商皆本”的思想。 顾炎武(1613-1682)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的“众治”主张。 王夫之(1619-1692)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主张“循天下之公”。 | 伏尔泰(1694—778)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神权,认为自然赋予人类以思想自由、出版自由、信仰自由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孟德斯鸠(1689—1755)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天赋人权,认为政权属于全体人民,提出三权分立的原则。 卢梭(1712-1778)反对封建王权,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论述了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
(1)比较17世纪中外科技成就的方面的差异。并指出牛顿的科技成就对近代社发展的主要影响。
(2)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西方,都产生了启蒙思想,概括中西启蒙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主张。并分析其产生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3)从历史作用的方面指出中西启蒙思想的不同之处。
(4)通过以上材料的阅读,你得出怎样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