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在《劝学篇》中指出,“若强中御外之策,惟有以忠义为号召,合天下心,以朝廷威灵,合九州之力,乃天经地义之道,古今中外不易之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他
A.轻视人民群众的作用
B.固守中体西用的传统理念
C.重视国家资源的整合
D.未能直面西方文明的冲击
明清时期,太湖地区“地狭人众,力耕不足糊口,比户养蚕为急务,墙隙田旁悉树桑”。蚕桑收入高于稻作,其生产的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技术要求也均高于水稻等粮食生产。这表明,太湖地区
A.生产集约化程度提高
B.城镇化进一步发展
C.耕织分离的倾向加强
D.传统技术不断革新
战国至唐,“通商”一词几乎在载籍中消失,在《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篇》等书中其出现的频率却陡然增高,《金史》《元史》等史籍中也出现不少“通商贾”、“通商惠工”、“力穑通商”的记载。这一变化体现了
A.重商成为社会共识 B.商业在国家中的地位提升
C.抑商政策难以为继 D.社会转型推动了经济发展
宋太祖因碳炉往外飞灰而下旨速造熏笼,却迟迟未见呈送大内,遂训问宰相赵普。赵普答曰,“凡宫廷支项,需经尚书省、工部、将作监等诸多关口,再逐级覆奏,方可制造。此是自来条贯,盖不为陛下设,乃为陛下子孙设”,太祖转怒为喜。这主要体现了宋初
A.君臣注重维护纲纪权威 B.官僚政治对皇权的制约
C.分化事权以图长治久安 D.行政程序趋向规范严密
唐朝前期宰相人数猥多、任期过短、名号太众,唐玄宗亲政后进行改制。开元前期,宰相人数严格控制在二人之内,且只能从中书和门下省产生,任期延长到三至四年并形成惯例,加衔名号亦大量减省。唐玄宗的相制改革
A.以抑制相权来重振皇权 B.源于三省六部的制度设计缺陷
C.确保了政风的清正廉明 D.重塑宰相作为重臣的职能意义
汉初,郡国可自行铸币。汉武帝在“独尊儒术”、反击匈奴、颁行“推恩令”后,禁止郡国铸币,由中央专门机构发行官铸五铢钱为唯一合法货币。西汉统一铸币权是基于
A.中央集权削弱的倒逼 B.中央财政实力迅速增强
C.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 D.大一统政治形态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