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李鸿章将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局势形容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1888年,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一书》中指出:“近者洋人智学之兴,器艺之奇,地利之辟,日新月异:今海外略地已竞,合而伺我,真非常之变局也……臣谓变法,则治可立待也”;吕思勉先生认为:“自西力东侵,中国人遭遇旷古未有的变局……且将数千年来的君主专制政体,一举而加以颠覆。自五口通商,我国民感觉时局的严重,奋起而图改革,至此不过70年,而有如此的大成就,其成功,亦不可谓之不速了”。
——摘编自李鸿章《筹议海防折》、吕思勉《中国通史》等
围绕材料中“未有的变局”,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就业人口分布(%)
——据《中外历史纲要》(下)整理
材料二 工业劳动者年束人数(单位:万人)
——据《中国工业经济统计资料1949—1984》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美国、联邦德国就业人口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对比材料一、二,与美国、联邦德国相比较,指出中国工业就业人口变化的总趋势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工业劳动者人数变化的原因。
1953年9月,苏共中央决定,将义务交售的畜禽产品的采购价提高6.4倍,奶类产品提高1倍,土豆提高1—5倍。1954年6月,废除谷物义务交售制。这些措施旨在
A.加强对重工业的投资 B.废除计划经济体制
C.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D.实行新经济政策
“当工业主义发现世界被分割成许多小的经济单元时,它就通过两种方式着手改变整个世界的经济结构了……一个就是减少经济单元的数目,扩大每一个经济单元的规模,另一个方式就是消除各个经济单元之间的贸易壁垒。”以下不能印证材料观点的是
A.德意志在19世纪完成统一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C.欧洲国家联盟的创建 D.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签署
1861年,普鲁士政府提出要扩充军队、增加军费,在讨论军费预算议案时,遭到资产阶级进步党的反对,使预算议案未获通过。同年新即位的国王威廉一世解散了议会,但是新选出的议会于1862年9月再次否决了军费预算。这一斗争反映
A.德意志帝国具有一定的民主形式
B.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争夺国家主导权
C.普鲁士与奥地利争夺民族统一领导权
D.普鲁士与其他各邦存在统一与反统一之争
公元前5世纪末,希腊各城邦都程度不同地出现了财产集中的趋势。雅典有一富者竟占有几百英亩的土地,手工业作坊也出现了相对集中的现象;与投机业相伴随,高利贷业及金融业也进一步发展。这种现象导致了
A.陶片放逐法的确立 B.公民群体的消亡
C.城邦国家的衰落 D.债务奴隶制的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