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嘉、道以来,侠义公案小说繁盛。《施公案》叙述了被康熙称为“江南第一清官”的施世纶在忠勇之士协助下“剿寇”、不畏权贵秉公“审案”的战事;其情节增加了私访遇险之事,和以往的公案侠义小说相比更显曲折。据此可知该小说
A.迎合了杜会主流价值取向 B.是文化政策相对开明的反映
C.倡导侠士的反抗斗争精神 D.真实再现了施公办案的场景
宋代“职”“官”分离,另有“差遣”负责具体事务。朝廷通过授予“职”来体现文官的特殊地位,其多为进士出身,如太宗时期入龙图阁者,“一经此职,遂为名流”。据此可知宋代
A. 国家机关行政效率提高
B. 中枢权力机构不断完善
C. 科举制度功能得以加强
D.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以下是有关“司隶校尉”一职的史料记载,据此可以断定,司隶校尉
史料 | 出处 |
“司隶校尉,(汉)武帝初置”,“纠皇太子、三公以下及旁郡国,无所不统。” | 《北堂书钞·设官部》 |
汉宣帝时,盖宽饶为司隶校尉,“刺举无所不避,大小辄举,所劾奏众多,……公卿贵戚及郡国吏繇使至长安者,皆恐惧莫敢犯禁,京师为清”。 | 《后汉书·百官志》 |
“司隶校尉,周官也。(汉武帝)征和中……乃依周置司隶。”“……持节,掌察举百官以下,及京师近郡犯法者。” | 荀绰《晋百官表注》 |
A.始设于汉武帝时期
B.负责监察各级官员
C.与刺史的地位相当
D.其职责在不断扩张
西汉初年,贾谊主张重新恢复“尊尊”贵贵”、“礼不及庶人,刑不至君子”的制度,甚至对衣着服饰,也要求“服位有等”,“使人定其心,各著其目”。这表明
A.汉承秦制的历史必然性 B.贾谊反对以刑罚治国理政
C.汉初社会秩序亟待重建 D.儒家思想已成为统治思想
周代经常遣使“分行四方,延问疾苦”;汉代将政府救助“贫不能自存者”列入律法;宋代多行招商赈济、以工代赈之举,同时还鼓励民间互助。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扶贫工作
A. 源远流长历代延续
B. 因地制宜注重方法
C. 分类精准成效显著
D. 政府主导手段增多
楚国是活跃在汉水和长江流域的一个国家。楚国君主的心病是,在周朝的政治体系中他们的封号太低,与其强大的国力并不相称。第六代楚君熊渠曾说:“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由此可知
A.楚国在军事上已经具备问鼎中原的实力
B.周楚两国征战给双方都带来深刻的影响
C.楚国“不服周”的态度纯属夜郎自大
D.商周沿袭而来的“天下观”在传播中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