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下图,从1900年新政启动,至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全国先后发生的民变多达一千三百余起。据此可以推断
清末十年民变次数统计
A. 废科举导致矛盾激化
B. 转型时期社会流动性有所增强
C. 反洋教斗争愈演愈烈
D. 军阀混战引发大量的社会冲突
1867年,奕䜣奏请朝廷在同文馆内增设天文算学馆,大学士倭仁等人一再上折反对。清政府最终下达上谕,既教促总理衙门抓紧办理同文馆招生事宜,又令倭仁择地另设一馆,与同文馆招专各员互相砥砺,共收实效”。据此可知,清政府
A.恪守传统,拒绝西方文化 B.顺应潮流,推进洋务运动
C.日渐西化,开启制度变革 D.首鼠两端,迟滞改革进程
清嘉、道以来,侠义公案小说繁盛。《施公案》叙述了被康熙称为“江南第一清官”的施世纶在忠勇之士协助下“剿寇”、不畏权贵秉公“审案”的战事;其情节增加了私访遇险之事,和以往的公案侠义小说相比更显曲折。据此可知该小说
A.迎合了杜会主流价值取向 B.是文化政策相对开明的反映
C.倡导侠士的反抗斗争精神 D.真实再现了施公办案的场景
宋代“职”“官”分离,另有“差遣”负责具体事务。朝廷通过授予“职”来体现文官的特殊地位,其多为进士出身,如太宗时期入龙图阁者,“一经此职,遂为名流”。据此可知宋代
A. 国家机关行政效率提高
B. 中枢权力机构不断完善
C. 科举制度功能得以加强
D.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以下是有关“司隶校尉”一职的史料记载,据此可以断定,司隶校尉
史料 | 出处 |
“司隶校尉,(汉)武帝初置”,“纠皇太子、三公以下及旁郡国,无所不统。” | 《北堂书钞·设官部》 |
汉宣帝时,盖宽饶为司隶校尉,“刺举无所不避,大小辄举,所劾奏众多,……公卿贵戚及郡国吏繇使至长安者,皆恐惧莫敢犯禁,京师为清”。 | 《后汉书·百官志》 |
“司隶校尉,周官也。(汉武帝)征和中……乃依周置司隶。”“……持节,掌察举百官以下,及京师近郡犯法者。” | 荀绰《晋百官表注》 |
A.始设于汉武帝时期
B.负责监察各级官员
C.与刺史的地位相当
D.其职责在不断扩张
西汉初年,贾谊主张重新恢复“尊尊”贵贵”、“礼不及庶人,刑不至君子”的制度,甚至对衣着服饰,也要求“服位有等”,“使人定其心,各著其目”。这表明
A.汉承秦制的历史必然性 B.贾谊反对以刑罚治国理政
C.汉初社会秩序亟待重建 D.儒家思想已成为统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