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材料 明朝中期土地兼并的情况非常严重,众多王公贵族、官宦亲戚利用特权,大量占夺土...

    材料 明朝中期土地兼并的情况非常严重,众多王公贵族、官宦亲戚利用特权,大量占夺土地,并且强取强卖,拒不交税,严重影响了明朝的国家收入,这种情况到明朝中后期更为严重,恰时北方的蒙古族女真族常常入寇边塞,黄河也屡次决口,水灾范围数十县,民不聊生。真可谓是内忧外患,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张居正开始了他的改革之路。政治上提出了著名的“考成法”。裁撤政府机构中的冗官冗员并且整顿邮政。军事上,张居正为了防御蒙古族入寇边关,派戚继光守荆门,派李成梁镇辽东,又修缮东起山海关,西至居庸关的长城。

经济上实行“一条鞭法”。这是张居正改革的重点,目的是整顿赋役制度,扭转财政危机。在水利方面他治理黄河、淮河和运河,使漕船可以直达北京。

这次改革张居正强化了中央集权,使十分腐败的明朝政治有了转机,比起嘉靖年间国库存粮不够一年用的情况,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摘自熊召正著《张居正》

(1)根据材料,简要说明张居正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结合改革的内容,你是如何看待张居正改革的。

 

(1)明朝中期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北方少数民族侵扰,边患严重;黄河多次决口,水灾严重,民不聊生 (2)张居正改革旨在解决多年来存在的问题,以巩固明朝政权。整顿吏治,颁布考成法,提高了办事效率,保障了政令畅通。实施边防新政,节约了大量军费开支,改善了汉蒙关系,促进了边疆经济发展,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推行“一条鞭法”,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稳定了农业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朝曾一度有“中兴”的现象。 【解析】 (1)背景:根据材料“明朝中期土地兼并的情况非常严重……严重影响了明朝的国家收入”可知,明朝中期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影响国家财政收入;根据材料“恰时北方的蒙古族女真族常常入寇边塞,黄河也屡次决口”可知,北方少数民族侵扰,边患严重,黄河多次决口,水灾严重,民不聊生。 (2)评价:从改革的目的来看,张居正改革旨在解决多年来存在的问题,以巩固明朝政权。根据材料“政治上提出了著名的‘考成法’。裁撤政府机构中的冗官冗员并且整顿邮政”可知,整顿吏治,颁布考成法,提高了办事效率,保障了政令畅通。根据材料“张居正为了防御蒙古族入寇边关,派戚继光守荆门,派李成梁镇辽东,又修缮东起山海关,西至居庸关的长城”并结合所学可知,张居正实施边防新政,节约了大量军费开支,改善了汉蒙关系,促进了边疆经济发展,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根据材料“经济上实行‘一条鞭法’。这是张居正改革的重点,目的是整顿赋役制度,扭转财政危机”可知,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稳定了农业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这次改革张居正强化了中央集权,使十分腐败的明朝政治有了转机,比起嘉靖年间国库存粮不够一年用的情况,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可知,张居正的改革使明朝曾一度有“中兴”的现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铁路发展大事简表

 

19世纪中叶

1830年,蒸汽机车在世界上第一条客货两用铁路(曼彻斯特一利物浦)运行。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中叶

19世纪下半叶开始,英法美德等国大量修建海外铁路。英国在“一战”前不仅拥有29个国家的100多条铁路,还试图修建纵贯非洲的开普敦至开罗铁路来串联英国殖民地,并破坏了法国横跨非洲、德国连接巴格达的铁路计划。中国,印度等地人民以各种方式反抗列强对铁路的控制。

19世纪末,欧美国家发明电力机车,建成电气化铁路。

20世纪中叶到20世纪末

大规模铁路修建主要集中在开始工业化的新兴民族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开始独立自主发展铁路,60年代开始在非洲援建铁路。世界第一条高铁线于1964年在日本投运,法国、德国高铁后来居上。

21世纪以来

中国以“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在非洲、亚洲、欧洲等地投资修建铁路。

2005年中国开始建造高铁。目前,中国高速铁路的总里程占全球总里程的60%以上,并与17个国家协商计划在十年内修建三条高铁,连通欧亚高速铁路网络。

 

 

——摘编自钟准《铁路改变世界》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般认为,始于唐代的“古代报纸”邸报,由朝廷直接管理并统一发布,有清一代继续存在并有所发展。清初,衙门中的一些低级胥吏将刊刻抄发邸报作为自己的副业,这些报纸主要刊载宫门抄、谕旨、章奏三部分,因而也被混称为邸报。直至乾隆初年,获准公开发行邸报的仅限于提塘官及其所设报房。清代民间报房的盛行,大体是乾隆中叶以后的事情,所刊内容基本为官报的翻版:19世纪末20世纪初,邸报等传统报纸逐渐走向消亡。

——摘编自方汉奇《清代北京的民间报房和京报》

材料二  1815年,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当时报与刊不分)由英国人在马六甲出版。到19世纪中期,外国人在南洋和中国东南沿海城市创办了几十种中文报刊,如第一份以“新闻”命名的报纸《天下新闻》、开中文报纸刊登广告先河的《遐迩贯珍》等。五六十年代,以中国人为主创办的近代报刊迅速兴起,如《中外新报》、《昭文新报》等。这些报刊“传述各国之事,上自朝廷,下及闾里,尽情议论”。90年代中后期,上百种报刊先后创办,“报馆之盛为四千年来未有之事”。这一时期的报刊以上海为最,遍及各主要城市。20世纪初,近代中文报刊再掀高潮。据统计,仅武昌起义后的半年内,全国报刊就增至700余种,大致有政权机关报、政党报、实业性和社会性报刊等,“共和”、“民主”、“民国”等字样在民初报刊名称上十分突出。

——摘编自姚琦《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与百年社会变迁》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清代传统报纸与晚清近代报刊在刊载内容、办报环境方面的差异,并结台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报刊演进的积极作用。

 

查看答案

从1979年10月到1988年底,英国共有27家国有企业全部或部分实行私有化,政府由此取得近200亿英镑的股票变卖收入;私有化并未消除垄断,反而推动国家垄断向私人垄断的转换。这表明英国政府

A. 彻底抛弃凯恩斯主义

B. 力求充分激发市场经济活力

C. 信奉平等的价值理念

D. 加强对劳资冲突风险的管控

 

查看答案

2007年1月,民主党占多数的美国众议院通过了最低工资法案。参议院许多共和党人以增加给小企业减税为条件,否则他们就不批准该法案,最终双方达成妥协。这表明

A. 两党政治扩大了社会基础

B. 中小资产阶级掌控政权

C. 分权制衡有利于合理决策

D. 代议民主体制弊端凸显

 

查看答案

20世纪50年代,发展中国家不断要求设立联合国特别发展基金,这一设想遭到美国历届政府的抵制。1960年,美国政府支持建立的国际开发协会开始运作,对世界上最贫穷国家的开发项目提供优惠贷款。由此可知

A. 美国对外战略重心发生转移

B. 美苏争夺扩展到经济领域

C. 第三世界的影响力有所提升

D. 发展经济成为时代的主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