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印度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是当今世界重要的发展中国家之一 1600年前后,英国...

    印度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是当今世界重要的发展中国家之一

1600年前后,英国、荷兰东印度公司到达印度,印度的传统棉纺织品行销欧洲。在通过武力夺得统治权、征税权后,殖民者加强对印度经济的整合,农业相关基础设施的投融资遭到挤压。1910年印度主要作物的亩产量不如1595年的水平,到1935年为止,印度灌溉体系仅覆盖全印度20%面积的土地。

独立之初的印度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关注。通过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通过实施五年计划等形式,力图实现国家的自足。由于深受殖民时代的影响,印度的人力资本结构服务于英语精英阶层,致使印度在初等教育方面投资十分薄弱。1978—2004年间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迅速,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由服务业引领的后发国家增长模式。

——韩伟男《落后与追赶:印度自殖民地经济以来的转型之路》

注:1947年6月,英国公布了把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的“蒙巴顿方案”。同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实现独立。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印度殖民地时期的经济状况。独立之后的印度解决经济问题的主要措施有哪些?分析当今印度发展的瓶颈。

 

经济状况: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传统的印度洋贸易发展迅速,印度的手工业品出口数量增长;工业革命后印度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西方殖民者通过殖民机构及特权直接干预印度发展,印度工业发展迟滞,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经济模式单一,发展不均衡,民生艰难。 主要措施:独立后的印度政府通过国家干预,保护本国贸易,推动基础建设和协调国家产业结构等手段推动经济发展:通过发展模式的创新,推动了产业变革经济增长。 瓶颈:近现代印度的经济、社会、文化结构深受英国殖民统治影响,制约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国家独立的过程中受到英国的操控和遭受领土分割,使印度发展的周边环境存在不利因素;教育发展不均衡,劳动力整体素质有待提升;经济发展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失衡等需要得到妥善解决: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 【解析】 “经济状况”,依据材料信息“1600年前后,英国、荷兰东印度公司到达印度,印度的传统棉纺织品行销欧洲”得出: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传统的印度洋贸易发展迅速,印度的手工业品出口数量增长;依据材料信息“在通过武力夺得统治权、征税权后,殖民者加强对印度经济的整合,农业相关基础设施的投融资遭到挤压”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工业革命后印度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西方殖民者通过殖民机构及特权直接干预印度发展,印度工业发展迟滞,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经济模式单一,发展不均衡,民生艰难。 “主要措施”,依据材料信息“独立之初的印度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关注。通过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通过实施五年计划等形式,力图实现国家的自足”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独立后的印度政府通过国家干预,保护本国贸易,推动基础建设和协调国家产业结构等手段推动经济发展:由材料信息“1978—2004年间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迅速,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由服务业引领的后发国家增长模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通过发展模式的创新,推动了产业变革经济增长。 “瓶颈”,依据材料信息“由于深受殖民时代的影响,印度的人力资本结构服务于英语精英阶层,致使印度在初等教育方面投资十分薄弱”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英国殖民统治的影响制约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教育发展不均衡,劳动力整体素质有待提升;由材料信息“1947年6月,英国公布了把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的‘蒙巴顿方案’。同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实现独立”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国家独立的过程中受到英国的操控和遭受领土分割,使印度发展的周边环境存在不利因素;由图中数据可知:经济发展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失衡等需要得到妥善解决:依据所学知识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等角度补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观点一:对于非西方的国家而言,16到19世纪的现代化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和工业生产方式的移植过程。这种移植有的是通过这些国家和民族有意识的引进实现的,有的则是通过西方列强的侵略而传播实现的。

观点二:到19世纪末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出现了局部性的计划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演变,20世纪的世界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对上述两个观点分别给予论述。

 

查看答案

18世纪是旅行、海上贸易和探险的世纪

《鲁宾逊漂流记》(英)丹尼尔·笛福出版于1719年

《格列佛游记》(英)乔纳森·斯威夫特出版于1726年

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于是故事开始了……)

外科医生格列佛随“羚羊号”出航南太平洋,有着诸多奇遇。利立浦特(小人国)布罗卜丁奈格(大人国)勒皮他(飞岛国沉思默想者)巫人岛、日本、慧骃(该国是由有理性的马进行统治)。

 

 

提问是为促进学习而设计任务,期望得到积极反应的一种学习行为。依据以上两段材料,设计三道思考题。任选其中一道,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自己的答案。要求:多层次涵盖该历史时期的主要内容;三道思考题之间层次分明;结构紧凑,“自问自答”,要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达到言之有理。

 

查看答案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从15世纪末到17世纪初,农村中世纪田园诗般的沉寂被打破,资产阶级的土地私有制和大租佃制农场的经营方式逐步确立,行业公会、合伙公司、股份公司冲毁行会制度……整个大不列颠——从商人到手工业者,再到农民都为对外贸易和商品生产而运转起来,尤其是与外贸有关的工场手工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分料到户制和集中的手工工场成为工场手工业新的组织形式。银行、交易所等近代金融制度产生了,拥有商业资本的商人享有对许多领域的选择权,相应产生了相关学说和政策。英国社会活中那些本已接近寿终正寝的陈腐关系和规范失去了效力,旧的制度被彻底打破了。

——摘自高德步王珏著《世界经济史》

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15世纪末到17世纪初英国社会发生的变化。

 

查看答案

席勒将美育的内涵界定为自由。“人只有通过审美自由,才能实现从感觉的被动状态到思想和意志的主动状态的转变。耳朵里听到的永远是由他推动的机器轮盘的那种单调乏味的嘈杂声,人就变成他的职业的一个标志。”他主张

①美学教育重在培养艺术人才  ②改变工业化时期人性的偏枯

③通过审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④回归古朴宁静重建精神社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当面对金融危机呈恶化趋势时,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曾发表演讲,表示全球可能需要回归至最初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需要“重返纪律”。他关注于这一体系

A.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 B.建立的制度性协调机制

C.保证公正合理经济秩序 D.市场制度的普遍性建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