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钱穆先生认为:“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

钱穆先生认为:“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据此,下列“现实”与“制度变动”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 西周灭亡——秦朝郡县制

B. 秦朝灭亡——汉初郡国并行制

C. 藩镇割据——唐朝三省六部制

D. 丞相擅权——明朝内阁制

 

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郡县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存在,故A项错误;汉高祖刘邦为了加强统治,实行了郡国并行制,故B项正确;唐朝三省六部制是为加强专制主义的,而藩镇割据是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故C项错误;为了加强皇权,才废除丞相,实行内阁制,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代中国有两个典型的中央建制:一个是汉武帝为分割外朝权力而由身边亲信组成的“内朝”(官职有中书令、尚书令、门下侍郎等)长期演变而来;另一个被称为“名不师古,初只秉庙谟商戎略而已,阙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材料中提到的两个中央建制的相同点是

A. 都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和管理

B. 都是中央设置的行政处置机构

C. 都体现了“分化事权”的制度安排

D. 都提高了中央政府的办事效率

 

查看答案

战国时期,墨家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道家学派在《庄子》中发挥想象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法家学派在《韩非子》中将孔子法家化。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统一趋势

B. 人们的思想在当时比较自由

C. 孔子思想与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

D. 儒家思想受到人们普遍认可

 

查看答案

秦始皇采纳韩非子“集权”学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宋代思想家提倡“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明末清初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这些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

A.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完善

B.便于提高君主的执政水平

C.推动了封建专制的发展

D.是自然经济发展的产物

 

查看答案

    印度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是当今世界重要的发展中国家之一

1600年前后,英国、荷兰东印度公司到达印度,印度的传统棉纺织品行销欧洲。在通过武力夺得统治权、征税权后,殖民者加强对印度经济的整合,农业相关基础设施的投融资遭到挤压。1910年印度主要作物的亩产量不如1595年的水平,到1935年为止,印度灌溉体系仅覆盖全印度20%面积的土地。

独立之初的印度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关注。通过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通过实施五年计划等形式,力图实现国家的自足。由于深受殖民时代的影响,印度的人力资本结构服务于英语精英阶层,致使印度在初等教育方面投资十分薄弱。1978—2004年间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迅速,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由服务业引领的后发国家增长模式。

——韩伟男《落后与追赶:印度自殖民地经济以来的转型之路》

注:1947年6月,英国公布了把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的“蒙巴顿方案”。同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实现独立。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印度殖民地时期的经济状况。独立之后的印度解决经济问题的主要措施有哪些?分析当今印度发展的瓶颈。

 

查看答案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观点一:对于非西方的国家而言,16到19世纪的现代化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和工业生产方式的移植过程。这种移植有的是通过这些国家和民族有意识的引进实现的,有的则是通过西方列强的侵略而传播实现的。

观点二:到19世纪末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出现了局部性的计划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演变,20世纪的世界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对上述两个观点分别给予论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