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昔彼得为欧洲所摈,易装游法,变政而遂霸大地。日本...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昔彼得为欧洲所摈,易装游法,变政而遂霸大地。日本为俄、美所迫,步武泰西,改弦而雄视东方。此二国者,其始遭削弱与我同,其后的强盛与我异。闻日本地势近我,政俗同我,成效最速,条理尤详,取而用之,尤易措手。

——汤志钧编《康有为政论集》

材料三  穆罕默德·阿里说“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以魏源为代表的中国地主阶级改革派,对阿里改革评价很高。《海国图志》一书对埃及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作了全面介绍,对阿里内政和对外扩张作了评述。

材料四  罗马天主教会鼓吹“因行称义”的修道信条;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并所学知识指出,俄国、日本、中国三国改革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2)中日两国改革的结局有何不同?这种不同的结局给两国自身历史发展带来了哪些影响。

(3)俄日改革有哪些相同特点?对世界局势产生了怎样影响?

(4)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阿里是如何“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的?

(5)据上述材料看,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基本主张的共同点是什么?他们为什么要提出这一与天主教会不同的思想?

 

(1)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和示范;封建统治危机;民族危机的加剧;本国有识之士的大力提倡。 (2)结局:中国失败,日本成功。影响:明治维新使日本逐步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亚洲强国和世界经济大国。中国未能彻底变革腐朽的封建制度,民族危机继续加深,中华民族仍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中挣扎。 (3)特点:都是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改革,并获得成功,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改革都不彻底,保留了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影响:形成了俄、日两个带有浓厚军事封建性、富于侵略性的国家,给欧亚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4)创办近代工业;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仿效欧洲国家改革行政制度;学习西方改革军事。 (5)马丁·路德和加尔文都主张信仰得救。动摇天主教会的神学统治和权威,建立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民族教会。 【解析】 (1)原因:由材料二中“昔彼得为欧洲所摈,易装游法”“日本为俄、美所迫,步武泰西”的描述并结合所学可知,三者改革的共同背景是因为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和示范,本国遭遇到了封建统治危机和民族危机;由材料一中的“康有为图”并结合所学可知,三者改革均在本国有识之士的大力提倡下进行。 (2)结局:由材料“其始遭削弱与我同,其后的强盛与我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改革最终失败,而日本则获得成功。 影响:结合所学可从民族危机和社会性质等方面分析其影响。从民族危机上看,日本的明治维新使日本逐步摆脱了民族危机,而中国未能彻底变革腐朽的封建制度,民族危机继续加深;从社会性质上看,日本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亚洲强国和世界经济大国,而中国方面仍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中挣扎。 (3)特点:结合所学可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分析其改革特点。从积极层面看,日本和俄国的改革都是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改革,并获得成功,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从消极层面看,两者改革都不彻底,保留了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 影响:结合所学可从后来一战和二战的爆发来分析两者改革不彻底的影响,形成了俄、日两个带有浓厚军事封建性、富于侵略性的国家,给欧亚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4)根据材料中魏源提示的角度可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对阿里改革的内容做一简述。政治和文化层面,主要是仿效欧洲国家改革行政制度并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经济层面,主要是创办近代工业;军事层面,主要是学习西方改革军事。 (5)由材料“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可知,马丁·路德和加尔文都主张信仰得救。 原因:结合所学可从其批判对象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性质入手分析目的。从批判对象上看,他们的主张与材料中罗马天主教会“因行称义”的修道信条相悖,故他们提出信仰得救的目的在于批判天主教会的神学统治和权威;从性质上看,宗教改革是一场资产阶级领导的思想解放运动,其目的在于通过思想解放,建立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民族教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19年10月1日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联欢活动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盛大举行,其中游行活动有四个篇章。

结合材料信息,自拟一个论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很早就建立起包括救济在内的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孟子认为要使百姓接受统治,先从救济老幼、鳏寡孤独开始。朱熹主张设“社仓”救济百姓,还强调赈济要与发展生产结合起来。汉代光武帝曾命“郡国有谷者,给禀(官府供给粮食)高年、鳏、寡、孤、独及笃癃、无家属贫不能自存者,如《律》。”宋代将坊郭十等户中的下五等户作为“贫弱之家”予以救助。元代延续前代的基本规定,并在《刑法志》“户婚”项目下,有设立“养济院”收养鳏寡孤独的制度,明清大致沿袭。

——摘编自王文素《中国古代社会保障研究》

材料二从19世纪末起,英、德等国先后颁布了针对疾病、工伤事故等的保险法。针对低收入群体以及老人、儿童和妇女,西欧又建立或完善了救济制度。在理论方面,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贝弗里奇是最有代表性的社会保障学者,其中贝弗里奇被西方称为“福利国家之父”。二战后,西欧逐步建立起面向全民的社会保障网,除退休金、失业和医疗工伤三大保险外,还设立了孕、产妇补贴、幼儿、学童补贴等几十种项目。欧共体也逐步形成自己的社会政策。1972年,欧共体“社会行动纲领”把解决失业犄别是青年人和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列入优先目标之一。80年代,西欧各国为了缓和财政不平衡状况,增加税收和削减社会保障支出。

——摘编自李琮《西欧社会保障制度》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和近代西欧社会保障制度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西欧社会保障制度的新发展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外社会保障制度的认识。

 

查看答案

“在当今世界形势下,战略紧张的一个方面是中国人担心美国企图遏制中国;同样,美国人担心中国试图把美国赶出亚洲。太平洋共同体建设能够缓解双方的担心。美国、中国和其他国家都参与太平洋地区的和平发展,日本、印尼、越南和澳大利亚等其他主要国家也将能够参与这一体系的建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亚太地区成为中美的战略争夺重点

B. 中国的崛起挑战了美国的霸权地位

C. 太平洋共同体建设消除了中美分歧

D. 新兴力量崛起促成多极化格局形成

 

查看答案

1945年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重要事项都需会员国投票决定,投票权的大小与会员国认购的股本成正比。而1995年的《世贸组织协定》则将“协商一致”作为主要的决策方式,投票表决只是辅助方式。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逐步建立

B. 新兴经济体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C. 国际关系民主化成为各国共识

D. 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正走向衰落

 

查看答案

1929~1930年,美国有36个州的几百家企业参与制造苏联的订货;1931年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约50%为苏联所购买。它客观反映了

A.美国寻求商品销售市场的迫切希望

B.美苏两国贸易关系相对稳定

C.“斯大林模式”世界影响力不断扩大

D.美国出现国家干预经济模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