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曾说:“尼克松和基辛格这对奇特的搭档毕竟使美国的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使全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并且调整了美国政策以适应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其中“国际关系结构中的深刻变化”包含
A.两极格局的瓦解 B.多极化趋势出现
C.关贸总协定签署 D.多极化趋势加强
如图所示是1944年10月斯大林与丘吉尔会面时达成的瓜分东欧的内部协议(部分)由丘吉尔标注的百分比方案得到了斯大林的勾画确认。罗斯福没有参加这次会议。该协议
A.破坏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B.反映了苏英国家利益一致
C.导致了战后两大阵营对垒 D.带有浓厚的强权政治色彩
从1920年到1926年,苏俄(苏联)与外国资本家签订135个合同,并和美、英、日等国签订过为期20年或30年的金矿、锰矿、石油开发协定。这些外资项目都是有选择、有条件、受限制和受法律监督的,到一定年限,政府可以无偿地把租让企业收归国有。这表明当时苏俄(苏联)实行的经济政策是
A.苏俄应对战争的无奈之举 B.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恢复
C.体现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 D.向社会主义阶段的迂回过渡
列宁曾讲到:“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这个过渡的特点是:一方面有最大限度的合法性……”请分析判断这段讲话发生在
A.1917年3月 B.1917年4月
C.1917年7月 D.1917年11月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指出:“为了摆脱困境,国内统一工业部门的大生产者联合为一个‘托拉斯’,即一个以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产量,在彼此间分配产量,并且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该现象出现于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苏联模式”时期 D.第三次科技革命
如图反映了西欧部分国家商船队运载量变化情况,图中曲线①②③分别代表的国家是
A.荷兰、英国、法国 B.英国、荷兰、法国
C.法国、英国、荷兰 D.荷兰、法国、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