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苏州一位叫谭晓的人,低价购买大量洼地,雇佣百名乡民劳动。低洼为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鸡,鱼食其粪;四周垒高地,按地质种果树、蔬菜等。产品卖出后,收入是田地生产的三倍。这一现象
A.反映了豪强地主的兴起 B.表明男耕女织现象渐趋消亡
C.受益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说明农业技术趋于成熟
南京云锦是“中国四大名锦”之一,是专供宫廷御用和赏赐功臣之物。其挑花技术十分高超,“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七上八下”的成语就是出自云锦。中国古代南京云锦最有可能产生于
A.民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田庄手工业 D.家庭手工业
下表为汉代各农耕区劳动生产率比较表,此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农耕区域 | 年人均耕田数 | 平均亩产量 | 粮食总收入量 |
南方农耕区 | 23小亩 | 1.37石 | 32石 |
中原农耕区 | 30小亩 | 1.5石 | 45石 |
西北农垦区 | 74小亩 | 0.4石 | 29石 |
A.南方地区田庄经济发展迅速 B.西北地区土地集中现象严重
C.中原地区精耕细作技术领先 D.地理环境决定农业生产水平
材料 习近平主席2014年3月30日在德国访问并在柏林科尔伯基金会发表重要演讲时指出:“和平发展是中国长期以来一坚特的政策。历史上郑和下西洋,通过海上丝拥之路推行经贸和文化交流,舰队这么强大却没有进行过任何侵略,而是调解纠纷,打击海盗。中国奉行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给于邻邦巨大帮助,交了很多朋友。“习近平主席的讲话高度评价并充分肯定了郑和下西洋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中国奉行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给予邻邦巨大帮助,是郑和下西洋深远的历史意义。中国仍然需郑和下西洋那样“敢为天下先”的时代精神,是郑和下西洋重大的现实意义。
——从郑和下西洋话海上丝绸之路的崛起(人民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郑和对中西方做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这一历史事件的现实意义。
材料 1941年12月7目,日本人袭击了珍珠港,从此,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欧洲范围的冲突转变为全球性的冲突。战争刚开始时,几乎所有的美国人都决心保持中立。但是,希特勒出人意料的胜利,尤其是法国的沦陷,迫使美国的决策人开始提出疑问中立态度能否自动地提供保护,免受卷入战争之害。如果希特勒征服英国,然后拉制大西洋,征服计划的下一个目标会不会是美洲大陆?这些因素使华盛顿断定,避免卷入战争的最好办法是向那些仍在与德国作战的国家提供除战争外的一切援助。……罗斯福总统在努力限制轴心国在西方的扩张的同时,还试图制止日本在太平洋的侵略。然而,一届又一届的东京政府由于欧洲事态的发展所提供的所谓的良机而变得越来越好战。希特勒的胜利使法国、英国和荷兰在东亚和东南亚的富饶领地几乎没有设防。因此,只要美国不干涉,日本人占领整个东亚和东南亚的时机似乎已经成熟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日政策发生了什么转变,并分析其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政策转变的影响是什么。
材料 改革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清新政由一批曾仇视改革或与改为敌的人物完成了一场带有革命内容的改革。在这种意味深长的矛盾背后是历史透成的两个原因:其一,庚子之变以后的局势是一种真正的统治阶级再也无法照旧统治下去的时局。1901年2月布的上谕中说:“无事几难支持,今又构比奇变。”正是对这一点的承认。新政在主观上是为了防止革命揭屋顶而牻开的一个窗洞,但在客观上却成为时势佩手不感改革者而实现的一场改革。历史常常会使前机与放果大相异趣,对于一个没幕的阶级尤其如此。其二,有人说过:成成政变杀青年人南方人多;八国联军杀老年人、北方人多。透过这种南北方和青老年的对立,是改革人物与顽国保守人物的对立。侵略者用暴力消灭了后类人物中的一部分,同时又以此震醒了其他部分。这并不是一件值得称赞的事,但它导致的结果却是为中国的改革消除了一些阻力。许多历史的是非是隐藏在历史的深处的,只有透过某些历史细节的表象,才能把握历史迈进的步伐和节奏
——陈旭慧《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新政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改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