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10月3日,中国府复照苏联政府,表示欢迎立即建立中苏两国的外交关系和互派大使。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朝鲜、蒙古等国政府相继来电表示愿意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周恩来分别复电,欢迎立即建立外交关系,并互派大使。
——摘编自谢益显《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材料二 1946年,杜鲁门政府草拟了一份关于美苏关系的绝密报告,认为美国必须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提出“一切在目前尚不处于苏联势力范围之内的国家,在他们反抗苏联的斗争中都应得到(美国)慷慨的援助和政治上的支持”。1967年,尼克松指出:“美国将来作为世界警察的作用可能是有限的。”1968年总统竞选期间,他又指出:“我们已到了美国必须重新估量它在世界上的作用和責任的时候了。”尼克松正式就任总统后,忙于处理越南和中东问题。
——摘编自刘绪贻《美国通史》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的哪一外交方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实行这一方针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二战后美国外交政策做出的调整,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调整对中国外交产生的影响。
(3)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决定一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顺冶四年(1647年),在明律的基础上“斟酌损益”而成《大清律集解附例》,并颁布施行。皇帝的谕旨,内外大臣的条奏,成为“定例”后,“则用例不用律”。康熙十六年(1677年),玄牌设置南书房,入值者称“南书房行走”,除陪伴皇帝赋诗填词、写字作画外,还秉承皇帝的意旨起草诏令,“撰述谕旨”,内阁只办理例行事务。雍正七年(1729年)六月,设立了军机房。雍正十年(1732年)改称军机处。尽管军机处权力很大,但时刻处于皇帝的严密监视之下。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历史发展到17世纪中叶以后,欧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以后,虽然保留了君主,但在《权利法案》中规定,国王必须在国会的同意之下才能够行使内政和外交权力,而立法权、军权及财政大权完全属于国会。《王位继承法》又进一步规定,国王无权干涉立法和司法,无权赦免议会弹劾的案件。此后,经过18世纪的一系列变革,议会不但成为实际的最高立法机关,而且也取得了决定内阁人选、监督内阁施政、决定内阁去留及干预司法工作的大权。与此同时,国王失去一切权力。
——摘编自薛晓建《世界近代中期政治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18世纪中英两国政治制度上的相似之处,并指出清朝政治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的英国的政治制度与中国相比有何明显不同,并分别说明二者的影响。
2008年金融危机的发生,标志着由单一“富人俱乐部”主导世界经济时代的结束,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走到了世界经济的前台,成为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这一变化反映了
A.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B.各种政治力量达到平衡
C.南北国家之间的矛盾加剧 D.世界政治旧秩序已解体
1987年,日本竹下内阁成立后,即宣称“我们必须发挥与国际地位相称的作用,日本不要辜负世界的期望”。日本提出这一愿望主要是因为当时
A.美苏冷战的结束 B.外交主权的独立
C.经济实力的增强 D.民众的积极推动
冷战时期,美苏关系发生了一个重大转折,两国关系由之前的针锋相对转向相对缓和,并形成了卓有成效的自我控制机制。这重大转折”是
A.越南战争 B.修建柏林墙 C.朝鲜战争 D.古巴导弹危机
如图是《骑士及其旅伴》的漫画。该漫画旨在说明马歇尔计划
A.加速了西欧经济的恢复 B.给西欧带来了负面影响
C.标志美国正式开始冷战 D.使西欧出现了军事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