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结束十余年后,有开明士人评价魏源的“师夷长技”时称:今天下非无讲求胜夷之法,“不曰以夷攻夷,即曰师夷长技”,“天朝全盛之日,既资其力,又师其能,延其人而受其学,失体熟甚”。这从侧面说明当时
A. 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
B. 社会变革意识比较淡薄
C. 魏源思想引发世人共鸣
D. 清朝政府厉行文化专制
清政府对商业戏园的管制极为严格,北京内城严禁出现商业戏园,八旗子弟和高级官员被禁止入园看戏。但朝廷禁令却无法阻挡戏曲演出的巨大魅力,戏园不断潜入内城,更有八旗达官显贵前往外城看戏。这种变化反映了
A.大众娱乐化解了民族矛盾 B.早期启蒙思想推动文化繁荣
C.市民文化冲击了官方价值观 D.文化专制政策淡出历史舞台
清朝初年,汉官不断上书要求皇帝重视为帝王讲解经史的“经筵”制度。康熙时期的“理学名臣”、讲官汤斌曾说:“讲官所职者大,君心正而天下治。”这体现出清朝初年汉族士大夫
A. 变革君主专制体制的尝试
B. 对儒家理想化政治的追求
C. 清除传统夷狄观念的努力
D. 恢复儒学正统地位的决心
明代后期,士大夫王徵和德国传教土邓玉函共同编译了《奇器图说》。王徵强调西方机械“有益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也”,引入力学知识是为了使读者理解器之所以然,原著中的数学证明过程则无需赞述。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重实用轻理论的科技理念盛行
B. 西方科技知识在中国日益普及
C. 科技交流缩小了中外技术差距
D. 中西科技都以服务民生为目标
理学把自然、人生、社会融为一体,在溶铸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等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理学家在建立体系时,大多经历了“泛滥释老,返诸《六经》而后得”的过程。这反映出,理学
A. 植根于佛道的思想
B. 是儒学发展的倒退
C. 是民族精神的源头
D. 具有包容创新精神
唐高宗曾命人对《永徽律》律文进行逐条解释,撰成《唐律疏议》,提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法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可见,《唐律疏议》强调
A. 天人感应
B. 法律与道德教化相结合
C. 三教合一
D. 天理与伦理道德相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