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德国将入侵波兰的残酷情景拍成故事片《火的洗礼》,并在进攻挪威时放映,以打击其斗志。而英国则将这部电影改名为《苦难的一幕》在国内放映,丘吉尔还把它作为礼物赠送给苏联和美国。这段材料说明
A.电影技术最早诞生于二战时期
B.冷战时期东西方文化严重对立
C.历史影片能客观还原事实真相
D.立场差异影响电影的使用意图
意识流小说是20世纪初期(20年代)兴起于西方,以表现人们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为主的小说,它以象征暗示、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等意识流的创作方法为主要特征。由此可见,这类文学流派
A. 缘起于对“理性王国”极度失望
B. 关注现实、再现现实、批判现实
C. 表现反殖民压迫的民族主义思想
D. 反映了西方社会精神和信仰危机
一位诗人在其文学创作中,回顾了法国大革命,想到了卢梭、伏尔泰等号召人民推翻封建暴政;缅怀了意大利古代光荣的历史,提到了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等意大利著名作家。材料表明这位诗人
A. 反对肤浅的抒情
B. 擅长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
C. 追求理想的世界
D. 强调文艺创作应遵从理性
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和其他集团的敌视,但在19世纪后期,其在政治上为各国的民族主义者所赞同;在经济生活中,得到了自由主义者的拥护。据此可知( )
A.社会达尔文主义被普遍接受 B.自然科学与宗教信仰不能并存
C.进化论推动马克思主义诞生 D.进化论的社会学转化契合时代
有学者指出,牛顿的成就证明,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综合可以推翻一些宗教观念。法国启蒙思想家把牛顿学说中的部分思想上升到意识形态的高度,作为批判“罗马教的权威、政治上的专制主义和哲学形而上学的锐利武器”材料旨在说明牛顿学说
A.开始动摇了封建神学在欧洲的统治地位 B.为启蒙运动的理性认识提供了方法
C.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D.构建了一个科学与民主的崭新时代
西方浪漫主义前期的音乐作品,几乎都是表达个人情感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宣扬快乐为主题。后期作品常表现悲观、失望、迷茫、厌世的情绪,细致地诠释人类自身的痛苦。这种变化反映了
A.音乐家浪漫情怀的缺失
B.近代社会转型的冲击
C.科技进步弱化人的作用
D.现代主义艺术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