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县前清举人刘大鹏在辛亥革命后一直以“清代遗民”自居,直到九一八事变之后,他才逐步放弃“大清”和“民国”的区分,而基本以“中国人”为其身份认同。作为例证,这一变化可说明
A.传统士大夫思想保守
B.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国人近代民族意识觉醒
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
A. 《黄埔条约》 B. 《天津条约》 C. 《北京条约》 D. 《辛丑条约》
晚清两江总督刘坤一在奏疏中说:“窃查此次战事,由于匪徒藉口仇教(基督教),肆行烧杀,致酿大患,各国……·调舰增兵,合而谋我。”这里所说的“匪徒”是
A.太平军
B.英法联军
C.义和团
D.八国联军
八国联军侵犯北京时,慈禧太后在西逃途中颁布“剿匪”上谕,其主要目的是
A. 防止义和团“反清复明”
B. 命清军与洋人剿灭义和团
C. 取悦侵略者以保证统治地位
D. 剿灭义和团以逞威风
孙中山总结黄花岗起义时说:“事虽不成……已震动全球。”主要是因为
A. 扩大了武装起义的规模
B. 导致了武昌起义的爆发
C. 体现了革命党人的斗志
D. 推动了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
1912年3月2日,孙中山以大总统的名义发布命令:“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阶级……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用前清官厅恶称。”上述称谓变化的社会意义主要在于
A.强调信念一致
B.强化公仆意识
C.充实人民语言
D.彰显平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