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5年,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在《局外旁观论》中说道:“通经原为致用,而今之士人,书籍非不熟读,诗文非不精通,使之出仕,而于人之应晓之事,问之辄不能答,一旦身居民上,安能剔弊厘奸?”赫德的这段话
A.干涉中国内政,推行奴化教育 B.认为中国应该改革传统科举取士
C.嘲笑清朝官员愚昧无知 D.指出中国士大夫实际政务能力差
下面是我国宋代至清代不同性质书院比例状况表。此表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官办% | 民办% | 其他% | 不明% |
宋代 | 15.28 | 70.69 | 0 | 14.03 |
元代 | 17.23 | 61.15 | 0.33 | 21.29 |
明代 | 57.21 | 29.84 | 0.24 | 12.71 |
清代 | 56.67 | 24.11 | 0.56 | 18.66 |
A.明清时期官办教育体系日渐完善 B.封建政府对思想控制呈现出加强的趋势
C.书院逐渐被纳入了国家教育体系 D.书院比例变化是商品经济发展必然结果
法国作家雨果对中西科技有过如下一翻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別,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的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嗅。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雨果的话说明
A.古代中国没能实现向近代科技突破
B.古代中国缺乏科技发展的社会环境
C.古代中国社会状态对科技发展起到了保护作用
D.古代中国的科技发明脱离实践与社会结合不紧密
中国古代礼俗,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称“丁忧”。明清两代对官员“丁忧”之制执行非常严格,如果一个官员因为贪恋手中权力,父母死了隐匿不报,一旦被告发立刻削职为民,而且在士人阶层中成为人所不齿的败类。这一现象表明
A.西周形成的礼乐制度影响深远
B.明清时期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受到冲击
C.明清官员考核标准以德行为主
D.明清时期的道德与法律开始融为一体
高劳在《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中论述戏曲:“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从这段材料中看出
A.戏曲已经成为伦理教化的主要途径 B.戏曲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C.戏曲成为人们感情交流的主要途径 D.戏曲具有休闲娱乐功能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学校篇》中写道:“民间吉凶,一依朱子《家礼》行事。庶民未必通谙其丧服之制度……衣冠之式、宫室之制,在市肆工艺者,学官定而付之;离城聚落,蒙师(私塾教师)相礼以革习俗。”这反映他
A.主张学校应该专注于道德教化 B.批判儒家伦理纲常
C.主张学校应该评议国政是非 D.重视推广儒家礼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