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资料显示,在14世纪初的佛罗伦萨9万人中,约有8000—10000名男女学童在“俗语学校”就读,教育的首要目标不在于传授某种技能,而是促成人心智之完善和潜能的发挥,注重培育人的语言、社交能力和品德。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开始摆脱宗教神学束缚 B.人文主义思想渗透到教育中
C.实现了学校教育的普及 D.公民受教育水平领先于欧洲
一位古希腊学者提出:“神是不可知的,人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明语言,造出房屋、衣服、鞋子和床,并且从土里取得养生之资的。”这一观点体现了
A.树立人的尊严与权威 B.对教会权威提出质疑
C.社会对公民技能要求 D.古希腊无神论的思想
“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个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据此可知,古代希腊和中国的哲学思想相通的是
A.以人为本,关注社会
B.反对迷信,蔑视神权
C.民主权利,源远流长
D.思想统一,法律至上
《读书》杂志创刊号(见下图),被称为“在那个精神世界经历了长期禁锢而刚刚得到释放的时代”的诞生物,被视为“新启蒙时代”的象征之一。因为其
A.肃清了文革左倾思想余毒
B.探讨社会问题展开思想交流
C.开启对“两个凡是”的反思
D.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
三民主义是国民党一直标榜的政治符号,从发动反清革命到反抗北洋军阀建立国民政府,再到领导全国抗战,三民主义是联合各种社会政治力量和知识分子的重要思想基础。这显示出三民主义
A.反映了中国革命的阶段性需求 B.为国民党赢得广泛的群众基础
C.是近代中国革命胜利的保障 D.成为中国反侵略的指导思想
1917年,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中写道:“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学士文人对于颂扬功德、铺张宫殿田猎的汉赋和那思君明道的韩文、杜诗,还是照旧推崇……一般社会应用的文字,也仍旧是君主时代的恶习。”这一思想的本质意图是
A.提倡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B.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C.反对封建儒家伦理道德
D.促进青年人的思想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