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征伐四夷,国用空竭,兴利之官自此始也。……元封元年,弘羊为治粟都尉,领大农,尽管天下盐铁。以诸官各自市。相与争物,以故腾跃,而天下赋输或不偿其僦费(注:雇运之费),乃……置均输盐铁官,令远方各以其物如异时商贾所转贩者为赋,而相灌输。……大农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则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
——《通典·食货典》
材料二 今天下财用,窘急无余;典领之官,拘于弊法。……远方有倍蓰之输,中都有半价之鬻。……宜假以钱货,继其用之不给,使(发运使)周知六路财赋之有余而移用之。凡籴买、税敛、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稍收轻重敛散之权,归之公上,而制其有亡,以便转输,省劳费,去重敛,宽农民,庶几国可足用,民财不匮矣。
——《宋会要辑稿·职官》
(1)根据材料一、二,从背景与方式两个角度比较西汉与北宋实行均输法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分析王安石均输法实施的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安世乃上疏……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
——《魏书·李安世传》
材料二 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价,学术界有不同的声音。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而当代著名史学家黄仁宇却认为:孝文帝改革“不期然的做了中国再统一的工具”。
回答:
(1)材料一中认为均田制推行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作用。
(2)你同意材料二中哪位史学家的观点?说明同意的理由。
儒家学说长期居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两千多年历史中,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吸收其他思想,以适应时代需要。
臣谨案《春秋》之文,求王道之端,得之于正。正次王,王次春。春者,天之所为也;正者,王之所为也。其意曰,上承天之所为,而下以正其所为,正王道之端云尔。然则王者欲有所为,宜求其端于天。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终阳以成岁为名,此天意也。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
——《汉书董仲舒传》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子文集》卷七
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
——南宋孝宗《佛祖统纪》卷48
(1)汉代儒学已不同于先秦儒学。依据材料,说明董仲舒发展儒学的表现;并分析董仲舒的观点仍然属于儒家学说的原因。
(2)宋代儒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依据材料,说明宋代儒学发展的特点。康有为将《孔子改制考》进呈御览,并说明“臣今所作编撰,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之。”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康有为编撰《孔子改制考》的目的。
有位美学家指出:“绘画是从最单纯的事物中抽离出最简单的形式,让画布上出现的是符号般的造型,经由视觉慢慢被组合在一起以代表一个实物。他不是具象世界,而是画家心中的意象。”下列美术作品中,创作风格与此观点一致的是
A.《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B.《日出·印象》
C.《格尔尼卡》 D.《向日葵》
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飘渺的梦境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与这一创作风格相符的文艺作品是
A.《巴黎圣母院》 B.《人间喜剧》 C.《老人与海》 D.《等待戈多》
教育承载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教育指导思想往往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下列建国后不同时期的教育指导思想中,为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需要而提出的是
A.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B. “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
C.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D. “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这就是当前实行新民主主义教育的中心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