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以后,“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逐渐成为中国大多数家族推崇的经典家训之一。该家训反映出儒家学者所强调的
A. 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
B. “存天理,灭人欲”主张
C. 道德与知识修养并重
D. “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空宗是印度大乘佛教的主要派别之一。它以讲空为主,破斥迷信,扫荡一切形相(形状)。中国思想界也受其影响,具体表现在
A.陆王心学的出现 B.程朱理学的形成 C.董仲舒的新儒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尚书·洪范》认为君主施政态度能影响天气的变化。墨子曰:“爱人利人者,天必福之,恶人贼人者,天必祸之。”公元前135年,皇帝祭祖的辽东高庙发生大火,董仲舒上书汉武帝认为这是上天示警,让汉武帝反思,结果汉武帝勃然大怒,将其革职。据此可知
A.汉武帝时儒学尚未形成思想体系
B.董仲舒思想来源复杂且体系复杂
C.天人感应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汉武帝时儒学的统治地位受挫
汉初百废待兴,经济残破。汉高祖刘邦“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汉惠帝继位后,奉行清静无为,减轻赋税。内修亲亲,外礼宰相,人谓“宽仁之主”。这说明汉初
A.人民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 B.统治者利用黄老之学来治国
C.以儒家民本思想为治国思想 D.恢复经济是治国的根本目的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序)中指出:“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行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这表明百家争鸣的出现
A.提高了士阶层的社会地位 B.推动了学术文化的繁荣
C.顺应了统治集团的政治需求 D.反映了民众的利益诉求
孔子将人依其禀赋划分为“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学之”、“困而不学”四类;并指出“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据此可知孔子意在
A.鼓励人们勤学奋斗 B.强调人性等级尊卑
C.蔑视懒惰厌学之风 D.倡导圣贤为人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