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4年,根据商部的意见,清廷谕令颁布了《察定商会简明章程》《商会章程附则六条》,随后各地商会纷纷建立,到1908年,全国已有58个总商会(其中9个建于海外)和223个分会。清末商会的设立
A.便利了政府对社会经济的全面管控 B.标志着实业救国取得一定成效
C.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D.有利于资产阶级维护自身权益
某学者指出:魏源在《海国图志叙》中仍认为只要能够实行“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国并不难回到“一喜四海春”“一怒四海秋”的盛世。该学者意在强调当时
A.传统观念依然有影响力 B.向西方学习成为历史潮流
C.民族危机己经空前严重 D.华夷观念遭到了彻底颠覆
下表为东印度公司英国船只对华贸易表(1664—1753年)。(单位:只)据此可知,当时
时间 | 厦门 | 舟山 | 广州 | 澳门 |
康照3年——康熙61年 | 22 | 14 | 50 | 5 |
雍正元年——雍正13年 | 1 | 0 | 38 | 0 |
乾隆元年——乾隆18年 | 0 | 1 | 78 | 0 |
总计 | 23 | 14 | 156 | 5 |
A.广州的对外贸易规范有序 B.政府外贸政策趋于保守
C.“一口通商”逐渐形成 D.雍正年间海患问题突出
在唐代文学作品中,类似明代小说《白娘子永镇雷锋塔》中主人公许宣这一角色的李黄是盐铁使之子,而到了明代,主人公却一变而为“生药铺主管”。这一变化说明明代
A.小说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载体
B.儒家传统重义轻利观念遭到了颠覆
C.程朱理学统治地位受到了冲击
D.文学创作蕴含了市民阶层价值取向
据历史记载,汉代的大地产有些是自己经营的田庄,这往往是集农、林、牧、渔、园艺、手工业为体的生产组织,但更多的大地产是分配给佃农耕种的,地主只向农民收取地租,而不是组织生产,地租率一般为产量的一半。由此可见,汉代的大地产的存在
A.缓解了土地兼并问题
B.突出体现了自然经济特色
C.冲击了重农抑商政策
D.助推了自耕农阶层的分化
西周时期,“和”与“序”是两种重要的价值追求,《礼记》中说:“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由此可见,西周时期对“和”“序”的追求
A.推动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B.促成了家国一体的政治架构
C.有助于秩序构建和社会和谐
D.反映出官僚政治的基本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