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变革是中国传统社会历史上的重要变革,实现了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变革是中国传统社会历史上的重要变革,实现了春秋战国以后的又一次社会转型,使中国传统社会进入齐民社会阶段。较之此前的汉唐世族地主社会,齐民社会具有社会等齐性、契约普遍性和社会流动性三个方面的进步特征:社会等齐性意味着社会特权阶级大大缩小了,社会身份趋于等齐;社会等齐性为社会“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变”创造了前提条件,导致契约的普遍化,并使人们摆脱了身份的束缚,可以自由地迁徙并从事各种不同的职业,这就大大提高了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更重要的是,齐民社会为人们提供了相对平等的发展机会和相对平等的竟争条件,亦即为人们提供了一条可以上升的途径。这就成为齐民社会较之汉唐世族地主社会进步性的基本内涵。

——摘编自高德步《唐宋变革齐民地主经济与齐民社会的兴起》

材料二  近代以来,伴随着家庭变迁的是阶级结构的裂变与改组,最引人注目的是两大阶级的诞生。资产阶级的成分比较复杂,多由买办、商人、地主、官僚转化而来,买办阶层在近代是一个不断变化的阶层,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侵略势力的产物,其在为洋行服务的过程中广泛接触了外部的思想和文化,尤其枳累了一些经营管理方面的新经验、新方法,在投资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买办也远远走在其他阶层前面,他们是近代民族工业的先行者和推动者。洋务运动后,官场掀起办理新式企业浪潮,一部分官僚向资产阶级转化。另外,地主、商人多有改而开办近代企业,加入资产阶级行列者。与资产阶级相伴而生的是产业工人,他们来自破产的农民和城镇贫民

——摘编自栾爽《震荡与冲突:近代中国社会结构转型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齐民社会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齐民社会与中国近代社会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并说明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

 

(1)表现:特权阶层缩小,社会身份趋于等齐;契约的普遍化;人们可以自由迁徙并从事各种不同的职业;社会为人们提供了上升途径。(答出其中3点即可) 影响:冲击了贵族特权;提高了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相同之处:社会阶层都有一定的流动性和上升途径,都体现出社会契约普遍化倾向; 不同之处:唐宋齐民社会社会身份趋于等齐,中国近代社会社会身份趋于分化;唐宋齐民社会社会阶层变动小,中国近代社会社会阶级和阶层变动大并出现多个社会阶级和阶层。主要原因: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社会的冲击(或中国一定程度上接受了西方工业文明)等。 【解析】 (1)第一小问“表现”,根据材料信息,从社会身份、契约普遍化、社会流动性等 角度考虑;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冲击贵族特权、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等角度考虑。 (2)第一小问“相同”,根据材料信息,从社会身份社会契约普遍化倾向等角度作答;第二小问“不同”,根据材料信息,从社会身份和社会阶级和阶层变动等角度作答;第三小问“原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西方列强侵略、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西方工业文明冲击角度入手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流行于21世纪初的两幅漫画。这两幅漫画暗寓了

A.美日在全球军备竞赛中竞争激烈

B.世界政治格局在急剧变革之中

C.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始现

D.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得到强化

 

查看答案

1932年,苏联宣布“完成全盘集体化”,全国约有60%的农户加入集体农庄。1937年,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约占全国农户总数的93%,集体农庄拥有的耕地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99.1%。苏联农业集体化旨在

A.强化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B.打开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

C.保障国家工业化建设需要

D.调动人民群众生产建设积极性

 

查看答案

某学者指出: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而兴起的,当然也不能归因于欧洲的理性、制度、创新精神、技术、地理。欧洲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然后暂时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该学者意在强调

A.欧洲资本主义具有强烈的扩张性

B.亚洲的生产方式领先于欧洲

C.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多元化

D.亚洲和欧洲实现了区域分工

 

查看答案

古希腊时期,普罗泰戈拉已提出素朴的社会进化思想:人为了生存,最初凭借智慧学会耕作、建筑语言等各种技艺,然后为了自保建立群居的城邦,“正义”和“相互尊重”是城邦秩序的原则,是人人分有的政治智慧。普罗泰戈拉这一思想

A.凸显了比较强烈的人文精神 B.忽视了道德对城邦的重要作用

C.旨在让人们克制自己的私欲 D.着眼于论证人是万物唯一尺度

 

查看答案

在“一五”计划期间,上海对内地的支援是很大的。有份资料说,当时上海有21万人支援外地,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3万多人,熟练技工8万人,还有5万多人的设计、建筑、安装队伍参加重点工程建设,对于内地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

A.区位条件决定经济发展程度 B.上海成为劳动力的主要输出地

C.国家战略助推区域协同发展 D.内地与沿海经济相互联系加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