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材料 唐朝初年,尚书省的地位明显高于中书、门下两省,尚书仆射成为了群相之首。到了...

    材料  唐朝初年,尚书省的地位明显高于中书、门下两省,尚书仆射成为了群相之首。到了贞观年唐太宗有意减轻尚书仆射的权力,并最终将其架空;同时委派亲信重臣主持门下省的工作,又在门下省设立政事堂,使三省长官同堂议事,这就确立了三省长官并重的局面。而中书省有草拟诏书之权,于是政事堂的权力逐渐偏重于主拟诏书的中书令身上,后政事堂也迁到了中书省,其地位已在尚书、门下之上。从唐玄宗开元年间开始,中书令和侍中开始兼任尚书省的长官。由于当时具有宰相身份的人非常少,而尚书省的长官都不具有宰相身份,所以具有宰相身份的中书和门下的长官便把决策和行政两项工作结合在了一起。政事堂改为中书门下,也就宣告了唐代前期理想的三省制的结束。

——摘编自罗永生《唐前期三省地位的变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前期宰相制度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唐代前期的宰相制度改革。

 

(1)尚书省权位遭到削弱,中书门下两省权位渐重;政事堂由设立到变更为中书门下;三省长官由同堂议事分工协作变为决策和行政合一。 (2)加强了皇权专制;提高了行政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便利了宰相专权。 【解析】 (1)根据材料“贞观年唐太宗有意减轻尚书仆射的权力,并最终将其架空;同时委派亲信重臣主持门下省的工作,又在门下省设立政事堂,使三省长官同堂议事,这就确立了三省长官并重的局面。”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三省地位、运作方式及职权演变等角度概括改革内容。(2)结合改革内容和所学知识,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简要评价即可,三省制的改革一方面有利于皇权的加强,同时全力逐渐集中也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但权力的集中一定程度上也便利了宰相的专权,某种程度上也对皇权专制形成了一定的威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法国的历史和文化因素,为启蒙思想的传播提供了条件。如下所示

因素

条件

沙龙

沙龙里的谈话无所不及,它在无形之中成为了自由思想的集散地

学术团体

各种学术团体为各种不同意见的交锋、争论提供了讲坛

图书馆

渴求知识的人们可以阅读书藉和交流思想

咖啡馆

是那些文化程度不高的人的理想去处,也是最大胆的思想的传播场所。狄德罗等人就是在咖啡馆里纽成了“百科全书派”

共济会组织

尽管规模不大,但都为启蒙思想的传播作出了贡献

俱乐部

 

——摘编自张克毅、邢娜《论文化传播在法国启蒙运动中的作用》

材料蕴含了诸多的历史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变革是中国传统社会历史上的重要变革,实现了春秋战国以后的又一次社会转型,使中国传统社会进入齐民社会阶段。较之此前的汉唐世族地主社会,齐民社会具有社会等齐性、契约普遍性和社会流动性三个方面的进步特征:社会等齐性意味着社会特权阶级大大缩小了,社会身份趋于等齐;社会等齐性为社会“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变”创造了前提条件,导致契约的普遍化,并使人们摆脱了身份的束缚,可以自由地迁徙并从事各种不同的职业,这就大大提高了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更重要的是,齐民社会为人们提供了相对平等的发展机会和相对平等的竟争条件,亦即为人们提供了一条可以上升的途径。这就成为齐民社会较之汉唐世族地主社会进步性的基本内涵。

——摘编自高德步《唐宋变革齐民地主经济与齐民社会的兴起》

材料二  近代以来,伴随着家庭变迁的是阶级结构的裂变与改组,最引人注目的是两大阶级的诞生。资产阶级的成分比较复杂,多由买办、商人、地主、官僚转化而来,买办阶层在近代是一个不断变化的阶层,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侵略势力的产物,其在为洋行服务的过程中广泛接触了外部的思想和文化,尤其枳累了一些经营管理方面的新经验、新方法,在投资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买办也远远走在其他阶层前面,他们是近代民族工业的先行者和推动者。洋务运动后,官场掀起办理新式企业浪潮,一部分官僚向资产阶级转化。另外,地主、商人多有改而开办近代企业,加入资产阶级行列者。与资产阶级相伴而生的是产业工人,他们来自破产的农民和城镇贫民

——摘编自栾爽《震荡与冲突:近代中国社会结构转型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齐民社会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齐民社会与中国近代社会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并说明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下面是流行于21世纪初的两幅漫画。这两幅漫画暗寓了

A.美日在全球军备竞赛中竞争激烈

B.世界政治格局在急剧变革之中

C.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始现

D.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得到强化

 

查看答案

1932年,苏联宣布“完成全盘集体化”,全国约有60%的农户加入集体农庄。1937年,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户约占全国农户总数的93%,集体农庄拥有的耕地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99.1%。苏联农业集体化旨在

A.强化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B.打开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

C.保障国家工业化建设需要

D.调动人民群众生产建设积极性

 

查看答案

某学者指出: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而兴起的,当然也不能归因于欧洲的理性、制度、创新精神、技术、地理。欧洲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欧洲从亚洲的悲伤往上爬,然后暂时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该学者意在强调

A.欧洲资本主义具有强烈的扩张性

B.亚洲的生产方式领先于欧洲

C.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途径多元化

D.亚洲和欧洲实现了区域分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