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仁”和“礼”,法家强调“法”和“刑”,老子强调自然的静态平衡,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A. 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
B. 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C. 都阐释了各自的“和谐”思想
D. 都体现“礼”、“法”并用思想
中国与世界秩序的关系变迁从一个方面折射了近代中国命运的浮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以前,中国曾经是一个地区性国际秩序的主导者,面对西方东进之后的世界秩序重构,中国曾经试图继续维持旧秩序,但遭遇惨败。
在20世纪初世界秩序的变动与重建中,中国逐渐主动参与。……与晚清时期被迫进入国际秩序不同,这一次中国具有相当的主动性,并有着自己的明确诉求。
——摘编自《从世界秩序的变迁中观察中国》王建朗
材料二 二次大战是一次国际政治舞台重新洗牌的时期,历史给中国提供了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抗日战争前期,独力支撑抗战的中国为取得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竭力将中日问题国际化。
1942年2月,蒋介石一行访问印度,劝说英印双方在战争大局下作出妥协,7月,指示《中央日报》连续发表两篇社论对印度问题进行评论,呼吁双方妥协以促进战时盟国在远东的合作。
1943年10月,中国与美、英、苏一起签署莫斯科宣言,参与了四大国对战时与战后世界的安排。……侵略战争打破了旧秩序,反侵略战争并不是要消极地维护旧秩序,而是要在一个更为合理的基础上建立新秩序。在这一轮世界秩序的大变动中,中国抓住了机遇,参与了战后国际秩序的构建,并在这一秩序中获得了重要地位。
——摘编自《大国意识与大国作为——抗战后期的中国国际角色定位与外交努力》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秩序关系又有新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组织(部分)统计
——据百度搜索整理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近代以前中国在国际秩序中表现出来的国家意识。分析在20世纪初世界秩序的变动与重构中,中国外交主动性的主要表现。
(2)阅读材料二,概括指出,与20世纪初期世界秩序变化中的外交相比,二战期间中国外交的新变化;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在二战后初期的世界秩序中获得重要地位的表现。
(3)依据材料三,概括新时期中国与世界秩序关系的变化。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下表所示。
口号与标语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定的论题进行简要的论述。(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公元前431年雅典全部人口表
材料二 公元前5世纪中叶雅典自由民平均拥有土地数量
材料三 在雅典,拥有公民权的只是自由民中的成年男子,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估计他们只有4万人左右。就是在公民中,实际上经常参加公民大会的也是公民中的少数。众多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忙于谋生,无暇参加频繁的政治活动,更不可能担任握有大权的将军。
——以上三则材料均选自崔连仲主编的《世界通史·古代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雅典人口比例有何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3)材料一、材料三说明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由此可知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连环画《牛郎织女》中的一幅插图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解着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面临“千古未有之变局”。
——摘自《历史学家茶座》
(1)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及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自鸦片战争到19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经济结构出现的变动。
下列四则史料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不同时期的选官制度,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②文章之士不根教化、进士以诗赋取人
③国家本为求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乘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第④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A. ①②③④
B. ④①②③
C. ④③②①
D. ④②③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