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提倡“格物致知”以“穷理”;王阳明主张“心外无理”,主张“致良知”以“知天理”。这一变化
A.根本改变了对天理的认知 B.不利于思想的进一步解放
C.强调了自我的主观作用 D.强调了客观环境的作用
东晋顾恺之是杰出画家、绘画理论家,在绘画方面有很高的成就,提出了“以形写神”的理论。下列哪一幅画是他的名作
A. B.
C. D.
汉武帝接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根本原因在于董仲舒的新儒学
A.适应了加强国家大一统的需要 B.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C.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D.配合了“无为而治”的需要
郭沫若在《由周代农事诗论到周代社会》一文中明确指出,《诗经》中描述农业生产的诗歌有十多首,比如《信南山》、《甫田》、《大田》等,叙述了农务、采集、狩猎等活动。这些诗篇可以说明当时
A.小农经济已经形成 B.农业生产受到重视
C.农业技术相当发达 D.浪漫主义是文学主流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强,慢法者弱。”上述思想主张折射出的突出特征是
A. 春秋战国变革时代
B. 儒道法融合的思想
C. 各派对社会的诉求
D. 百家争鸣异彩纷呈
汉语是一种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最古老的书面语,各地区的中国人所说的方言颇为不同,但都懂得这种书面语,不妨碍交流,这为中国的统一性和历史连续性提供了一种重要力量。这反映出
A.汉字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
B.汉字使中国语言文字多样性减弱
C.汉字是中国统一的决定性力量
D.汉字是中华文明延续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