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我国建国初期经济结构的变化情况 (单位:%)
年份 | 国有经济 | 集体经济 | 公私合营经济 | 前三项合计 | 私营 经济 | 个体 经济 |
1952年 | 1 | 1.5 | 0.7 | 3 | 6.9 | 71.8 |
1956年 | 32.2 | 53.4 | 7.3 | 92.9 | 0.1 | 7.0 |
据此可知
A.私有制已不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B.工业化目标已基本实现
C.新民主义经济形态得以延续 D.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1948年夏,沂蒙解放区发生旱灾,部分农民举行传统的祈雨仪式,并暴力殴打了前来阻止的基层干部。地方政府并未盲目地对群众进行惩罚,而是将革命理念与传统习俗结合起来,采用温和的方式处理了这一事件,并重新将生产救灾导入正常轨道。这表明当时
A.封建旧势力严重阻碍了革命工作 B.中共在积极探索基层治理的方法
C.中共在农村积极地开展土地改革 D.破除封建迷信是革命的首要目标
1946年3月,美国记者描述延安:“党的干部……感到在人民家里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无忧无虑。在延安听到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人民’……中国人民如何,世界人民如何。‘到人民中去’‘向人民学习’。”这一现象最有可能带来
A.美国放弃“扶蒋反共”政策 B.中苏将迅速建立同盟关系
C.中国未来政治走向发生变化 D.国民党对红军实行“围剿”
1930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如果认清了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则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等等的政策,无疑义地是正确的。”毛泽东的分析意在
A.总结大革命失败教训 B.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C.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 D.为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作准备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中学堂章程》,要求“凡教历史者,注意在发明史实之关系,辨文化之由来,使得省悟强弱兴亡之故,以振发国民之志气。”这说明当时清政府
A.将历史学科的教育放在首位 B.适应了西方列强侵略要求
C.明确了中学教育的法律地位 D.关注学校教育的政治功能
下表反映了1861~1898年中国教案的情况
时间 数量 项目 |
1861-1894 |
1895-1898 | |
教 案 分 类 | 房产、地产纠纷 | 19 | 3 |
文化、习俗冲突 | 13 | 3 | |
口角细故 | 7 | 0 | |
干涉词讼 | 2 | 0 | |
团会对教民的打击 | 0 | 11 | |
其他 | 5 | 2 |
促成表中教案不同类型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应是
A.中国军民的团结对敌 B.中西文化观念巨大反差
C.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 D.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