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梁启超在《先秦政治思想史》中说:“经数百年之蓄积滋长,而我族文化,乃从各地方为多...

梁启超在《先秦政治思想史》中说:“经数百年之蓄积滋长,而我族文化,乃从各地方为多元的平均发展。至春秋战国间,遂有千岩竞秀万壑争流之壮观,皆封建之赐也。”该观点认为

A.西周疆域扩张传播了先进文化

B.分封制推动了区域特色发展

C.民族融合促进大一统意识形成

D.宗法制不断强化了血缘纽带

 

B 【解析】 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从材料中“从各地方为多元的平均发展。至春秋战国间,遂有千岩竞秀万壑争流之壮观,皆封建之赐也”可知,梁启超认为分封制促进了地方多元文化的发展,故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西周疆域问题,材料无关民族融合的信息,材料没有涉及宗法制,故ACD不符合题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人类历史发展是从孤立分散走向整体联系的过程。

唐朝时期的海陆交通线                   1500年以后的商队路线

1)观察地图,指出1500年以后的商队路线与唐朝时期的交通线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分析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

1914年以前铺成的海底电缆长达51.6万公里,因而加强了大陆与大陆之间的电报联系。……这个时期有3万艘商船……往来运货于世界各地。各大洲也建成了横贯大陆的铁路……。一个国家举行的博览会,可以有世界万国参加。欧洲市场的萧条,可以引起大西洋彼岸的工人失业。亚洲人可以在家里享用一个美国人的发明成果。中国读者可以读到英国哲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或代议制可以对东方国家……发生影响。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近代史编》下卷

2)依据所学知识,评价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

中国与世贸关系大事年表(部分)

阶段
 

时 间
 

概 况
 

1
 

1947
 

关贸总协定在瑞士日内瓦成立,中国是创始国之一。
 

2
 

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台湾当局占据关贸总协定中的中国席位。
 

1971
 

总协定取消台湾的观察员资格。
 

3
 

1986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正式提出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申请。
 

1995
 

世贸组织总理事会会议决定接纳中国为该组织的观察员。
 

2001
 

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第143个成员。
 

 

 

3)根据上表,为每阶段起一个名称。选取其中一个阶段,分析相关的历史背景。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斯福新政是美国20世纪的重要转折点。“新政”与以前的改良主义相比,有两点主要的区别,一是在范围和程度上要远远宏大和深刻得多,并且制度化、系统化。第二点是摆脱理想主义,高度实用主义。早期进步运动倡导者常常诉诸基督教义,诉诸人的良知其中还包括爱默生的“改造人”的思想。而“新政”倡导者的着眼点是改造体制,而不是改造人……为每一项计划辩护的依据不是从道义出发,而是从纯经济规律出发:设法救济穷人,增加就业等等,最终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买东西以维持工厂开工。

材料二  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大事记

年代

主要内容

1978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1979

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并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试办经济特区。

1980

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肯定了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

1982

中共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观点。

1983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

1984

5月,中共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等14个港口城市,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85

当年起,相继在长江、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发区。

1987

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1992

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了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2001

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材料三  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不得照抄材料原文),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改革开放的主要特点。

(3)结合材料及所学指出两国制定经济政策过程中在经济体制的借鉴上说明了什么问题,有何启示。

 

查看答案

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三位伟人,对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都作出了巨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宣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通过后,孙中山对宣言的宗旨作了说明。他指出:此次通过宣言,就是“重新担负革命的责任”,“计划彻底地革命”。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阶段,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三: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的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重新担负革命的责任”是指什么责任?“计划彻底地革命”是指什么革命?其指导思想是什么?

(2)材料二中“第一阶段”,毛泽东思想有哪些重大理论成果?为实现“第二阶段的目标,建国初期政治、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3)依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南方谈话”从理论上主要解决了哪一根本问题?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产生了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从中国古代到近代,体用范畴经历了从哲学概念到政治概念的转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朱熹以心的未发状态指心之体(或性),以心的已发状态指心之用(或情)。心是性、情的统一。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二:明道存心以为体,经世宰物以为用,则体为真体,用为实用。

——(明)李颙《答顾宁人先生》

材料三:愚以为在今日又宜曰鉴诸国……如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不更善之善者哉?且也通市二十年来,彼酋之习我语言文字者甚多,其尤者能读我经史,于我朝章、吏治、舆地、民情类能言之,而我都护以下之于彼国则瞢然无所知,相形之下,能无愧乎?

──冯桂芬著《校邠庐抗议》(1861年)

材料四:以康有为为主要代表的维新(派)……打出来的口号仍然是文化的口号,叫做会通中西……他对会通中西主张,做过一种概括,叫做泯中西之界限,化新旧之门户

——丁伟志《中国文化近代转型的启思》

1)结合所学,指出宋明理学家关注心之体用的根本目的。依据材料和所学,概述李贽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2)根据上述两则材料,比较冯桂芬、康有为看待中西文化态度的异同点。结合所学,分析近代体用范畴向政治概念转化的原因。

 

查看答案

罗素指出,浪漫主义者注意到工业主义在一向优美的地方正产生的丑恶,注意到了那些在‘生意’里发了财的人的庸俗,并憎恨这种丑恶和庸俗。可见,浪漫主义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A. 抒发个人情感,追求理想世界

B. 商业经济的发展导致拜金主义盛行

C. 工业革命使‘理想胜利’成为谎言

D. 浪漫主义者对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