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他希望
这次会议开不起来。杜勒斯针对的是
A. 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印会谈
B. 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C. 以“求同存异”促进会议成功的万隆会议
D.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联大”会议
戴维·罗伯兹在《英国史:1688年至今》中写道:“成千上万的英国人民,以往从来没有行使过政治权力,而今竟能投票决定由谁来管理他们,有时,甚至自己也变成了管理者之一,这真是一个伟大的进步。”英国这一“伟大的进步”得益于
A. 内阁制度的确立 B. 《权利法案》的颁布
C. 议会改革的实行 D. “光荣革命”的胜利
在1787年宪法制定中,一次华盛顿与杰斐逊共进早餐,杰斐逊问,为什么要设参议院?华盛顿反问道,你为什么把咖啡倒进浅碟里?杰斐逊说是为了使咖啡凉下来。华盛顿说,既然如此,我们也可以把法案放入参议院的浅碟里降降温嘛。这则小故事表明美国设立参议院是为了
A.限制民主
B.防止谬误
C.强化中央集权
D.保障国会权力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第一条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这说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A.是新时期不结盟政策的产物 B.是“另起炉灶”方针的体现
C.有利于促进东亚和平 D.具有鲜明的冷战特征
抗战时期中国军队某次作战的作战计划指出:“趁目前青纱帐与雨季时节,敌对晋察冀、晋西北及晋东南扫荡,较为缓和、正太路沿线较为空虚的有利时机,大举击破正太路。”此次作战
A.粉碎了日本侵略者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B.使抗日战争进入到战略相持阶段
C.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大规模战役
D.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最大胜利
《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并未在国内予以公布颁行,当时连清朝办理“夷务”的官员都“未见其文”,社会各界对条约具体内容更是缺乏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咸丰帝颁发上谕,准允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印刷成册,颁发各省。这说明
A. 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影响有限
B. 闭关锁国体制对不平等条约有抵制作用
C. 清政府对条约体制从不接受到逐渐认同
D. 列强的侵略促进了清政府政治公正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