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到处都可见到这样的王公,他们把臣民当作自己的财产,而且无论是在征服还是继承方面...

“到处都可见到这样的王公,他们把臣民当作自己的财产,而且无论是在征服还是继承方面,都拥有至高权力。到处也可见到这样的臣民,他们承认王公拥有这个权力,认为自己生来就应该服从王公,正像对父母尽孝一样。”以下哪一个时代的社会符合前文的描述?

A.公元前六世纪希腊

B.十四世纪英国社会

C.十八世纪美国社会

D.十九世纪法国社会

 

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四世纪的英国是金雀花王朝,当时英国社会有严格的等级限制,王公把臣民看作财产,臣民认为自己生来就应该服从王公,故B正确;公元前六世纪希腊实行民主政治,不可能出现材料中现象,排除A;十八世纪美国已经进行独立战争,十九世纪法国已经进行过大革命,不会出现材料中现象,排除C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美国史学家朱迪斯·本内特在他的书中写道:“当时的伦敦人以他们的城市为豪:‘伦敦享受着新鲜的空气,笃行着基督的教诲;它拥有坚固的城防以及自然优美的环境;市民以它为荣耀,女人含蓄有礼。伦敦是座幸福的城市,不仅百业俱兴,还是养育高贵人物的摇篮’。”材料中的“当时”应是

A.中世纪早期

B.中世纪后期

C.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D.工业革命时期

 

查看答案

“任何人在林肯城之居留期已达一年零一日,且已照章纳税,任何具有申请权之人亦未提出要求……,则予亦将准许彼等与过去一样,继续以市民身份居住于予之林肯城中。”这份11世纪英王颁布的文件最不利于

A.封建领主 B.农奴 C.市民 D.国王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诸葛亮之为相车也,抚百性,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材料二古往今来,人们却津津乐道于诸葛亮未出草庐已三分天下的史话,殊不知,“三分天下”的实质就是分裂。诸葛亮“联吴抗曹”,亲自导演的赤壁大战最终烧出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但蜀汉在与曹魏长期的对抗中,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综合国力都显得力不从心。诸葛亮为执行以分裂为宗旨的三国鼎立,在蜀汉实行的是“全民皆兵”的战争经济政策,对蜀汉百姓进行了残酷的压榨,特别是对少数民族的剥削更是空前残酷,这一切最终使得蜀汉经济崩溃,人口锐减不足原来的十分之一,并导致了蜀汉仅有42年的短命历史。

——摘自范文琼《重评诸葛亮的历史功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诸葛亮为什么能够赢得普遍赞誉。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诸葛亮的过失。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辽圣宗(983—1031年在位)幼年即位,和母亲承天太后共同执掌朝政40年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增强了辽朝的国力,与强邻北宋签定了“澶渊之盟”,确立了兄弟之国的政治关系。他们重视人才的选拔,不但信任有才能的契丹贵族,而且重视任用汉官、汉将,将科举取士作为选官方式之一,建立了主持科举考试的常设机构。圣宗与太后参考宋朝制度,确立了官员考核办法,奖励清勤自持者,惩治贪酷,使朝野风气较为清正。圣宗时又多次更定法令,规定奴婢犯罪由官府治罪,主人不得擅杀。同时,辽圣宗还不断完善诉讼制度,健全司法和行政机构。自阿保机(872—926年)以孔子学说为治国的主导思想以来,儒家思想在辽朝统治集团中的影响逐渐加深。辽圣宗称唐太宗、后唐明宗和宋太祖、太宗为“五百年来中国之英主”,积极学习中原的统治方式和思想文化。圣宗多次下诏倡导忠、孝、节、义等封建意识形态和行为规范,改变游牧民族中贵壮贱老、别籍异居、收母执嫂的传统。

随着各种制度和机构的健全、完善,辽朝的文治渐兴,史学也有所发展,修史制度也渐趋完备。契丹与辽朝的历史从口耳相传进入了使用本身的文字记录阶段,为研究契丹民族和辽朝的历史保留了大量珍贵资料。

——摘自白寿彝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辽圣宗和承天太后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辽圣宗和承天太后改革的积极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今天大多数的历史学家都相信,大约在11世纪发生了一场“唐宋变革”:中国历史从中世纪的黄昏转入近代的拂晓时刻。不过,不管宋代与唐代之间看起来有多么大的差异,宋朝的近代性同样是前代文明冲积的结果,比如从唐代的“飞钱”孕育出宋代发达的商业信用,瓦解于宋代的坊市制在中晚唐已经出现松动,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市舶司也是继承自唐朝设施。“唐宋变革”并不是断裂式的突变,而是内在于文明积累的突破。从18世纪起,处于近代化进程中的西欧开始出现了一种傲慢的论调:一些对中国了解非常有限的哲学家根据他们的想象,对中国文明作出了“停滞”的定性。事实上中西的历史都不可能停滞,西欧历史以他们的轨迹演进,中国历史也以自己的轨迹演进,经过漫长的文明冲积,“造极于赵宋之世”,产生了近代化的大突破。——我们这样的描述,也挑战了费正清先生提出的“冲击——回应”理论。

——整理自吴钩《宋:现代的拂晓时辰》

提取材料中关于宋代历史的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论证充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