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革命党、谘议局、普通民众之外,清廷军队,甚至是袁世凯的北洋部队,也有暗中支持共和的举动。1911年12月10日,清朝驻荷兰国代办章申在给内阁的电报中说,“和(荷)报称……美法愿共和(支持中国建立共和国)”。这表明
A.中国全体国民都反对清朝君主专制制度
B.西方列强放弃清朝政府转而支持孙中山
C.清驻外大臣和袁世凯都赞成民主共和制
D.民主共和制已成为当时中国的大势所趋
1853年5月21日伦敦一家大茶叶公司的一段通信中写道:“上海的恐慌据报道达到了极点。黄金因人们抢购贮藏而价格上涨25%以上,白银现已不见,以致英国轮船向中国交纳关税所需用的白银都根本弄不到……每年在这个时候都已开始签订新茶收购合同。可是现在人们不讲别的问题,只讲如何保护生命财产,一切交易都陷于停顿。”材料中的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经济危机制约了中英贸易
B.李秀成率领太平军大举进攻上海
C.太平天国运动引起了社会动荡
D.英法美在上海展开租界争夺大战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
B. 中国完全缺乏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
C. 责任内阁制在中国行不通
D. 专制独裁的传统在中国没有受到冲击
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纲领:秦末——“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南宋——“均贫富,等贵贱”;明末——“均田免粮”;清代——《天朝田亩制度》。这些材料反映出农民斗争的愿望是
A.打击地主经济 B.获得土地 C.摆脱暴政统治 D.建立平等的社会
“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又称为整体史观,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考察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的客观过程。从“全球史观”的角度来看辛亥革命,下列哪点最贴切 ( )
A.民主革命第一枪 B.谁再想做皇帝,都做不成了
C.自由尽是新风尚 D.世界风暴新源泉
1902年4月,梁启超在给康有为的一封信中明确表示:“满清政府已百事腐败,久已毫无希望,破坏主义终不免;愈迟则愈惨,不如趁早。唤起民族精神讨满,是今日中国最适宜的主义”。这表明梁启超
A.拥护三民主义 B.主张维新变法
C.赞成民主共和 D.倾向民主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