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1565年起至1815年止,共达两个半世纪之久,西班牙政府每年派遣一艘至四艘载重由三百吨至一千吨不等的大帆船,横渡太平洋,来往于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与菲律宾马尼拉之间。在16—18世纪间,每年由大帆船自美洲运往菲律宾的银子,有时多达四百万西元(即比索),有时只有一百万西元,但以二三百万西元的时候为居多……这四百万西元当中,至少有一半甚至更多一些流入了中国。
——摘编自樊树志《江南市镇:传统的变革》
材料二 事实证明,朝贡社会不能容忍那些可能引起重大进步的技术创新。他们拥有充足的人力:自由民、农奴或奴隶,相对于研制新型机器来说,使用人力劳动更加廉价。朝贡社会不仅缺乏技术创新的刺激因素,也缺乏进行此类创新的必不可少的意愿,精英人士把从事此类活动视为有失身份。他们研究天文学,预测日食和月食,但连独轮小车都发明不出来,而正是这些简单的装置,使人力和畜力的劳动效率实现成倍增长。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史纲:人类历史的谱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18世纪中西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之际东西方经济地位发生转变的原因。
下表为20世纪60—70年代国际限制核武器部分条约
年份 | 条约 |
1963年 | 《控制核武器试验的协定》 |
1967年 | 《禁止外空核武器的协定》、《拉美无核区的协定》 |
1968年 | 《在现有核国家以外不扩散核武器的条约》 |
1971年 | 《海底禁止核武器协定》 |
1972年 | 《西方—苏联限制核战略武器条约》 |
据此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
B.冷战中理性外交有利于世界和平
C.美苏争霸的双方处于均势的状态
D.美苏双方意识形态对抗逐渐消失
下表为苏联1965—1975年农业发展的部分数据
| 灌溉土地面积(万公顷) | 农业总产值(亿元) | 农民月工资(卢布) |
1965 | 980 | 883 | 53 |
1975 | 1660 | 1228 | 120 |
苏联这一阶段农业的发展得益于
A.改革一定程度提高了农民积极性 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C.美苏争霸中苏联占据了优势地位 D.农业集体化进一步发展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新消费主义使得各阶层开始购买它们从前从未有机会购买的、甚至比以前更大范围的商品。……社会模仿的巧妙使用使本来只买“必需品”的人购买“体面商品”,使本来只买“体面商品”的人购买“奢侈品”。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A.工业革命推动经济发展和生产效率提高
B.社会需求与商业发展的结合更加的密切
C.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分工的进一步发展
D.世界市场的形成以及各国经济联系加强
生活在雅典城邦民主下的亚里士多德认为,男子生来就属上等,女子则属下等,前者治人,后者治于人。罗马法中也曾规定,妇女不得参与任何公务。这反映了当时
A.民主政治具有阶级性 B.价值取向具有时代局限
C.民粹主义思潮的盛行 D.贵族阶层享有政治特权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加强了对矿产资源的勘探,对全国的矿产进行了有计划的普查,特别是对有些稀缺的资源(如石油)作了更为详尽的普查工作和和勘探工作。其主要目的是
A.收回列强对华资源控制权 B.适应了生产关系变革的需要
C.优化国民经济结构的比例 D.配合“一五”计划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