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农业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阅读材料...

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农业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资本帝国主义抉其大量余资,与新式机械,在通商口岸渲染了些资本主义的色彩。……迨欧战爆发,列强无暇东顾,因此中国幼稚的民族工业,乘机抬头,使中国渲染了很浓的资本主义化的色彩。……于是农村中的劳动力,初则剩余的劳动者都涌到城市里去了,继则农村中的青年劳动力,即是生产的中坚份子羡慕着都市的繁荣,投身工业的比较能够多得些工资,也都向都市中乱涌,向资本家出卖其劳动力,终则以农村衰落,而建筑于农村上的工业,日形没落,……因此,从农村涌到都市的劳动者,都成了可怜的失业之群。所以农村劳动力胡乱的拥进都市,一方面,使农村中失却生产的中坚份子一一青年劳动力,而另一方面产生了大批的失业之群,这当然是人口变动的变态。

        一一金轮海《中国农村经济研究》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城镇迁移人口的演变

期间

迁出入

农村(县)

市、镇

农村迁向市镇人口

万人

%

万人

%

万人

%

1982—1987

迁出

2076.02

67.99

977.24

32.00

1545.19

74.43

迁入

721.50

23.63

2331.69

76.37

1985—1990

迁出

2310.11

62.48

1279.00

37.52

1671.82

78.48

迁入

590.47

17.30

2822.29

82.70

1990—1995

迁出

1985.55

59.75

1337.43

40.25

1194.71

60.17

迁入

948.55

28.56

2374.02

71.44

1995—2000

迁出

7316.24

58.70

5148.17

41.30

55065.50

68.96

迁入

1710.94

11.85

12728.14

88.15

 

——据1987年、1990年1%人口抽样调查和1990年、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计算

材料三:有学者在研究“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这一主题时,得出以下结论:中华文明转型路径的独创性,首先表现在广大中国农民成为现代化的强大的内在动力,而其前提则是他们必须成为这一转型的主要得益者。

    ——摘自姜义华《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及其路径的独创性》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农村人口迁移对经济方面的影响。

⑵结合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人口迁居城市的原因。联系所学知识,从原因上分析中国近代和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人口的迁移有何本质的不同。

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建国以来农民在我国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得与失。

 

⑴消极影响:使农业劳动力减少,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从长远来看也不利于工业的发展。积极影响:客观上推动了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城市化进程。 ⑵原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剩余劳动力;城市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农民观念的变化;政府户籍管理制度的变化。 不同:近代农村人口的迁移主要是在外国经济入侵导致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的背景下,破产的农民被迫迁入城市,是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反映;当代农村人口的迁移主要是在农业生产力发展,城市经济的活跃背景下,农民主动迁移,是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表现。 ⑶得:政治上,宪法规定国家性质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现在农村实行基层民主化选举。(任答一点得2分)经济上,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了土地;三大改造,农村走上合作化道路;改革开放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改革使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任答两点) 失:大跃进时期,以工业化为中心,忽视农业生产和农民个体利益;农村人民公社体制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导致农业生产增长缓慢。 【解析】 ⑴消极影响:据材料“……于是农村中的劳动力,初则剩余的劳动者都涌到城市里去了,继则农村中的青年劳动力,……,投身工业的比较能够多得些工资,……终则以农村衰落,而建筑于农村上的工业,日形没落”并结合所学可知,使农业劳动力减少,不利于农业的发展;据材料“从农村涌到都市的劳动者,都成了可怜的失业之群。”并结合所学可知,从长远来看也不利于工业的发展。积极影响:据所学可从客观上推动了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城市化进程等方面回答。 ⑵原因: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剩余劳动力;城市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农民观念的变化;政府户籍管理制度的变化等角度回答。 不同:结合所学可从近代农村人口的迁移是在外国经济入侵导致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破产的农民被迫迁入城市,是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反映;而当代农村人口的迁移主要是农业生产力发展,城市经济的活跃,农民主动迁移,是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表现等方面回答。 ⑶得:据所学可从政治上,宪法规定国家性质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现在农村实行基层民主化选举;经济上,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了土地;三大改造,农村走上合作化道路;改革开放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改革使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等方面回答。 失:结合所学可从大跃进时期,以工业化为中心,忽视农业生产和农民个体利益;人民公社体制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导致农业生产增长缓慢等方面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若要写一篇集中反映新中国教育、科学、文化发展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依据相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是

A.“双百”方针、“教育大革命”、“三个面向”、“和平”赎买

B.“两弹一星”、“科教兴国”、“三下乡”、“载人航天工程”

C.“上山下乡”、“东方魔稻”、“三步走”、“和平共处”

D.“863”计划、“样板戏”、“三个世界”、“希望工程”

 

查看答案

“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以来,我国科技成就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能证明此观点的史实是

A.“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票证制度的普遍实施

B.“南优2号”选育成功、革命“样板戏”广泛流行

C.“银河一号”研制成功、教育战线的“停课闹革命”

D.“神舟六号”飞船发射成功、互联网的普遍应用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我国航天事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现在的“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B.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1970年,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进入航天时代

D.2003年神州5号发射成功,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第一人

 

查看答案

中国的某一项科技成果问世后,国际媒体评论说:今天的实验说对赫鲁晓夫的继承人的一次及时提醒,即提醒他们中国已经决心通过她自己的力量在一切领域获得发展。对此,陈毅元帅说:我这个外交部长腰杆硬了,气顺了。这一科技成果应该是(  )

A.中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B.牛胰岛素的研制成功

C.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成功 D.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天

 

查看答案

中国工程院于1994年成立。据统计,首批院士96人中留学归国的有46名,占总数的48%;199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23名是归国学者。这最能说明

A.教育被摆到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B.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

C.留学教育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D.留学教育为中国现代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