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

著名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 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 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

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

 

(1)选官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进步性: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之弊;限制了徇私舞弊的发生;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特权;扩大了官员的来源;提高了从政人员的文化素质。 (2)统合功能:加强中央集权;保证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正统);维护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3)借鉴价值:人才流动机制;客观公平理念;人才激励机制。 【解析】 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及影响,重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 (1)难度不大,重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紧扣“汉晋”,即可明确这一时期的选官制度有两个,一个是汉朝的察举制,一个是晋朝的九品中正制。对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的考查,重在回答科举制的积极作用,联系所学知识即可。 (2)首先明确回答的角度,“政治”“思想”及“整体”的功能,然后紧扣材料二,“政治”方面强调的是“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思想”方面强调的是“儒家正统观念”,“整体”方面强调的是“稳定性和连续性”,进而组织语言展开回答。 (3)根据材料三的关键信息“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机会均等”及“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进而展开具体阐述,难度不大,注意回答的全面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92年上映的《秋菊打官司》主要情节是:20世纪80年代,已有身孕的秋菊在其丈夫被村长踢伤丧失劳动能力后,她历经艰辛状告村长,但最后当村长被警车带走时,秋菊拖着沉重的身躯追赶警车,她艰难地爬上一土岗,望着绝尘而去的警车,一脸茫然,喃喃自语道:我只想讨个说法,咋把人抓走呢?下列表述是某班学生的观后感,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它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各种冤假错案

它反映了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不能体现人民的愿望

它反映了我国落后地区农民的传统意识与现代化法制观念之间的冲突

它反映了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以来,新中国宪法经历了多次修改,包括1975年、1978年、1982年的三次全面修改,1979年、1980年对1978年宪法的部分修改,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对1982年宪法的部分修改。这说明我国的宪法:

不能照抄西方,应从国情出发            不断借鉴人类文明成果

应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正在逐步完善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下图是1953年版人民币10元券背面图样。图样的设计理念体现了:

民族团结原则      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平等原则      尊重少数民族文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按照宪法规定,其职权有

①立法权,决定权

②立法权,司法权

③管理权,任免权

④任免权,监督权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毛泽东同志不但是中国的革命家、思想家、艺术家,更是伟大的诗人。他的许多诗词描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对下列诗词反映的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②“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④“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③①②④

D.①③④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