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周恩来在参与某次国际活动时说:“如今……我们登上国际舞台了,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但总归是一个正规戏、舞台戏。有几个兄弟国家参加,要配合,要有板有眼,都要合拍。又是第一次唱,所以还要本着学习的精神。”材料中的“正规戏、舞台戏”反映了新中国哪一外交成就
A.访问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合作同盟条约》
B.接见印度代表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参加日内瓦会议,就印度支那和平行动提出合理化建议
D.参加亚非会议,宣传和扩大“求同存异”外交策略
“政治文化范式”是指决定一种文化形态的根本面貌和属性的最核心的命题,一旦这一命题出现重大的变化,整个政治文化形态就会随之改观。有学者据此认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文化范式的确立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思想的形成提供了主导性原则。由此可知,该学者强调了
A.意识形态变化对国家政策的影响 B.社会制度变革对经济建设的影响
C.“一国两制”必须以和平为前提 D.经济发展是实现统一的物质基础
中国近代某革命政府下达部队动员令,宣布其军事战略为:“先定三湘,光复武汉,进而与 我友军会师,以期统一中国,复兴民族。”依据该战略展开的军事行动是
A.推动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成立
B.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政府的统治
C.促使工农革命的重心转移到北方
D.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
民国时期,初小四年级课本《平等》一文写道:“共和国无阶级之分,人人平等,受治于同一之法律…….虽以大总统之地位,犹必谨守法律,不能恃势以凌人。一旦罢职,即与齐民无异。”这表明
A. 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发生根本变化
B.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民国时期重视公民意识教育
D. 追求平等是民国时期政治斗争核心
1907年张之洞在湖北武昌成立存古学堂,并给清王朝上了《保存国粹疏》,声称当时“道微文敝,世变愈危”,只有“存国粹”才是“息乱源”的最好办法。材料表明张之洞的目的是
A.推动洋务运动的发展,自强求富
B.抵制革命思想的传播,阻止革命
C.维护民族的传统文化,引进西学
D.继续维新思想的宣传,预备立宪
恩格斯在论及某场战争时说:“不管这次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必不可免的: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恩格斯所说的“这次战争”的历史影响在于
A.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
C. 为中国制度变革提供了历史契机
D. 极大地削弱了清政府的统治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