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0年7月法国政府规定:“凡1880年7月6日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的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这表明,在当时的法国 ( )
A. 政府力图借助工人阶级确立共和制 B. 君主派重新获得对共和派的政治优势
C. 政府欲通过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 D. 左右两股政治力量严重危及共和制
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说过这样一番话:“要想当议员,就得有30美元。这么说吧,我有一头驴,它值30美元,那我就可以被选为议员了,年后,我的驴死了,我这个议员就不能继续当下去了。请问,究竟谁是议员呢?——是我,还是驴?”这说明富兰克林认为美国独立后忽视了
A.白人的利益 B.黑人的利益 C.穷人的利益 D.议员的利益
中华民国1946年宪法规定:“总统依法公布法律,发布命令,须经行政院院长之副署,或行政院长及有关部会首长之副署”、“行政院对立法院负责”,此条款与下面宪法或文献的内容相近的是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德国1871年宪法 D.法国1875年宪法
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统治时期(1760—1820年)“国王的政治优势已牢固地建立起来,他的意志就是对大臣的法律,而大臣在议会两院中都拥有压倒多数……人民与议会的争端消失了,这是一个政治上的冷漠时期。权力平衡的重心,在沃波尔内阁时,是由上院滑下下院,现在却是从议会滑向君主”。 (选自《美国政治史》)材料不能反映出当时的英国
A.君主重新成为国家权力重心 B.君主立宪制尚未确立
C.议会和君主进行权力的博弈 D.责任内阁名存实亡
《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的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
A.国家权力的重心决定性地自国王转至议会
B.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
C.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民主社会的转变
D.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
《西方民主史》一书指出”(美国)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分权制衡,并没有否定共同合作。罗斯福上台执政,为了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短短三个月中就提出了70多个议案,对此,国会表现了极大的合作态度,使“新政”得以顺利实行。二战后总统出兵朝鲜、越南,都未经国会批准,亦未受到国会的追究;联邦最高法院曾多次拒绝受理指控越南战争违宪的案件。”上述史实表明,美国政府各部门的制衡与合作,取决于
A. 社会经济状况与国际形势
B. 各阶级之间的力量对比
C. 统治集团和民族国家的利益
D. 政府各部门权力机制不断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