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 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 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C. 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 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田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A. 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B. 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C. 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 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
《老子》中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奕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孝经》中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左传》中记载:“夫氏,神之主也。……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易·贲卦·象辞》中记载:“观乎天文,以察对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以上资料的共同点是
A.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
B.体现了中国古代讲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C.说明中国古代没有宗教神学
D.说明了中国古代统治者开始关注民生
古人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黄色的矿物颜料“雌黄”涂抹后重写。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篇有“以雌黄改‘宵’为‘苜’”的记载。后人把那些不问事实,妄论一番,轻易下结论的情况,称为“信口雌黄”“口中雌黄”。这一现象说明
A.纸的应用带动了相关技术及文化发展
B.古代科学与技术之间开始走向结合
C.古人重视科学技术的传承与创新
D.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西汉初年,晁错在《论贵粟疏》中说:“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下列对这则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有( )
①西汉政府并未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②政府鼓励商业是造成商人富贵的原因
③西汉初期存在官商勾结的情况 ④商业资本回流于土地造成了农民流亡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1500年前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趋紧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趋明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镑与美元
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国际货币格局。美元取代英铐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货币。
(1)19世纪下半叶,英镑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有利条件是什么?美元为什么能够取代英镑占据主导地位?
材料二 美元与人民币
新西兰《中文先驱报》撰文指出:“美国推出新一轮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想当然地开动印钞机,‘放水’6000亿,但这不是解决经济衰退的办法,其直接的结果就是让美元继续贬值。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美元的贬值,信任危机的来临,砸下6000亿,无疑是美元在自掘坟墓。”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美国推出新一轮货币政策是在“自掘坟墓”?面对“货币战争”,中国政府应当如何应对?
材料三 全球化倒退?
西方国家感到,与新兴世界相比,它们正在失去经济和政治力量。反全球化的力量正在形成,而且可能日益增强。在发达经济体内部,现在要求在商品、资本和人员自由流动这三个领域重新设置壁垒的呼声越来越大。反移民的趋势在欧洲尤为明显。
随着各国政府纷纷把国内问题置于全球增长之上,在2011年,全球化似乎会成为一项孤立无援的事业。但在未来几十年里,全球化将重新得到广泛接纳——因为它会给东西方带来互补的益处。
(3)你认为全球化会倒退吗?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