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文明的崛起,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冲击。如何应对这“千年不遇之变局”,成为近代中国面临的最严峻课题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机房织造不用手足,其机动以火烟,可代人力。以羊毛与棉花纺成洋布、大呢、羽毛皆自然敏速。道光十八年,……棉布计银万有二千四百万两,棉线计银二千七百六十万两,……一年运出之货价银二万一千六百四十万有余两。……其广推贸易之法,有火轮船航河驶海,不待风水。又造辘路,用火车往来,一时可行百有八十里。虞船货之存失不定,则有约人担保之,如担保一船二万银,则预出银八百员;船不幸沉沦,则保人给偿船主银二万两。
——魏源《海国图志·卷五十一·英吉利国广述上》1842年
(1)归纳材料一的历史信息。作者介绍这些信息的主要意图是什么?
材料二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清政府开展“王朝中兴”的部分措施:
1861年,设置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负责掌管对外事务。
1861年,曾国藩创设安庆内军械所,引进西方机器和技术,制造近代武器。
1862年,同治帝正式批准成立“京师同文馆”,学员学习汉文外,主要学习外文。
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筹办轮船招商局,开展轮船航运业务,后改为商办。
1872年至1875年间,每年向美国派遣30名幼童留学。
1879年,于天津和大沽之间铺设中国第一条电报线路,1881年开设电报总局。
(2)据材料二,概括清政府“王朝中兴”措施的主要特点,分析这些措施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材料三 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西学必先由中学,亦犹是矣。外国各学堂,每日必诵耶苏经,示宗教也;小学堂先习蜡丁文,示存古也;先熟本国地图,再览全球图,示有序也;学堂之书,多陈述本国先君之德政,其公私乐章,多赞扬本国之强盛,示爱国也。如中士而不通中学,此犹不知其姓之人,无辔之骑、无柁之舟,其西学愈深,其疾视中国亦愈甚,虽有博物多能之士,国家亦安得而用之哉?
——张之洞《劝学篇》1898年
(3)材料三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概括其主要观点。
罗马法对后世法律制度的发展、影响是很大的,尤其是对欧洲大陆的法律制度影响更为直接。正是在全面继承罗马法的基础上,形成了当今世界两大法系之一的大陆法系,亦称为罗马法系或者民法法系。其中“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的规定说明罗马法
A.重视法律程序 B.保留习惯旧俗
C.强调法官至上 D.体现人人平等
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委员会内,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制度。各下级人民政府均由上级人民政府加以委任并服从上级人民政府。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均服从中央政府。”这说明当时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建立
B.新中国国家政权组织原则得以确立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日臻完善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统一战线组织
1870-1910年中国一些进口货物占总进口值的百分比
年份 | 棉布 | 金属和矿物 | 机械 |
1870 | 28.0 | 5.8 | —— |
1880 | 24.9 | 5.5 | —— |
1890 | 20.2 | 5.7 | 0.3 |
1900 | 21.5 | 4.7 | 0.7 |
1910 | 14.7 | 4.3 | 1.5 |
上表反映出( )
A. 中国对工业产品需求量减少
B. 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
C. 近代中国工矿企业发展壮大
D. 中国的传统手工业衰败没落
当得知国民政府将要进行北伐时,莫斯科的联共(布)和共产国际表示了强烈的反对,1926年6月上旬,共产国际远东局主席维经斯基到达上海,劝说陈独秀及中共中央放弃对北伐的支持态度。苏联方面反对北伐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 认为国民党和共产党当时没有在工农群众中立住脚跟,开展北伐必遭失败
B. 不希望看到资产阶级性质的国民党最终统一中国
C. 害怕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引来帝国主义的联合干涉进而危及自身
D. 认为北伐只是一种讨伐军阀的行动,不具有民族革命的全部意义
“被民族主义和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而动员起来的新老社会利益集团,在高度一体化的政治体制中缺乏表达自身利益要求的合法性渠道,也难以找到可靠固定的集团代言人,于是就发生了间歇性的‘参与爆炸’。"按照这种观点,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具有“参与爆炸”意义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