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曾应日本改造社邀请赴日本讲学,来回两次途经上海,受到上海各界和大学生的热烈欢迎。也就是在上海,1922年11月13日,爱因斯坦在第一时间知道自己获得了1921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瑞典驻上海总领事代表瑞典皇家科学院正式通知了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此次获奖的科研成就对于人类的重大贡献在于( )
A.使人类深刻地了解了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
B.让人类发现了更远的天体
C.提供了新的宇宙起源的解释
D.深入改变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一文称:“……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民族国家”是指
A. 掀起了不结盟运动
B. 发展为福利国家
C. 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D. 建立了欧洲共同体
“该计划根据施政纲领的精神编制,内容庞大而复杂,其中有四根支柱,那就是大幅度减税、削减联邦政府开支、取消不利于工商业发展的规章约束、严格控制通货流量。该计划的精髓也被概括为‘三砍一稳’”。该计划出台的主要背景是
A.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B.“二战”爆发,建立战时体制的需要
C.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涨”现象
D.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危机
有学者认为:“1992年,中国似乎又到了一个发展中的关键时间点。尽管经济增长从1978年以来早已变得深入人心,然而社会层面和政治层面种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新现象却成为困扰人们内心的新问题--每当宏观经济出现波动,‘意识形态’的武器会被习惯性地再度拿起来。…邓小平南巡讲话打破‘僵局’再次掀起改革开放和建设的新高潮。”邓小平南巡讲话对打破‘僵局’起关键作用的是
A.明确“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明确姓“资”姓“社”的标准问题
C.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号召“步子再快一点,胆子再大一点”
近代学者杜亚泉指出,甲午以后国论一变,啧喷言政法者日众。……且吾更有说焉,设使吾国之士,皆热心于政治之为,在下则疾声狂呼,赤手无所展布,终老而成一不生产之人物;在朝则冲突竞争,至不可终日,果如是,亦毋宁降格以求,潜心实际,熟习技能,各服高等之职业,犹为不败之基础也。他认为
A. 政治变革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B. 发展经济重于革新政治
C. 政治改良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D. 普及职业教育是救国之本
建国初,周恩来在参与某次国际活动时说:“如今……我们登上国际舞台了,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但总归是一个正规戏、舞台戏。有几个兄弟国家参加,要配合,要有板有眼,都要合拍。又是第一次唱,所以还要本着学习的精神。”材料中的“正规戏、舞台戏”反映了新中国哪一外交成就
A.访问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接见印度代表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参加日内瓦会议,就印度支那和平行动提出合理化建议
D.参加亚非会议,宣传和扩大“求同存异”外交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