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材料一 一战爆发前,形形色色的民族主义竞相粉墨登场,支配了这些国家的外交政策,其...

    材料一  一战爆发前,形形色色的民族主义竞相粉墨登场,支配了这些国家的外交政策,其中最突出的是德国的泛日耳曼主义、法国的复仇主义、俄国的泛斯拉夫主义与“大塞尔维亚计划”等。正是这些民族主义思潮,激化了各国的矛盾,导致了一战的爆发。

材料二  大多数德国人自愿追随希特勒,根本不在乎反对派的遭遇和对犹太同胞的种族隔离现实。对他们来说,德国在重新前进,这是最重要的。由于建立了战争工业,又进行了修筑高速公路等大工程,失业现象很快就消失了。国家号召所有的德国人都买一辆“大众”牌轿车。巧妙的宣传使人人感到生活在伟大的时代。

——《欧洲史》

(1)结合一战历史背景对材料一的观点进行简要评价。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大多数人自愿追随希特勒”的原因。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地,是因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引起的。战争挑起者煽动民族主义,以驱使民众参战。所以,上述观点具有片面性,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只是大战爆发的一个因素。 (2)原因:希特勒利用德国民众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煽动极端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情绪;希特勒的欺骗宣传;德国民众认为希特勒能使德国重新前进;希特勒的扩军备战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解析】 (1)根据材料“最突出的是德国的泛日耳曼主义、法国的复仇主义、俄国的泛斯拉夫主义与‘大塞尔维亚计划’等。正是这些民族主义思潮,激化了各国的矛盾,导致了一战的爆发。”可知是民族主义思潮,激化了各国的矛盾,导致了一战的爆发。可以联系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经济根源、民族矛盾等方面回答,得出答案。 (2)依据材料二“由于建立了战争工业,又进行了修筑高速公路等大工程,失业现象很快就消失了。国家号召所有的德国人都买一辆‘大众’牌轿车。巧妙的宣传使人人感到生活在伟大的时代”,结合所学可知,其原因有希特勒利用了德国民众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煽动极端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情绪;希特勒的欺骗宣传;德国民众认为,希特勒能使德国重新前进;希特勒的扩军备战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在一个自由的国家每人都可以自由思想,自由发表意见。每个人都有不可割让的天赋权利,都是自己思想的主人,因此,如果强迫有不同思想的人只能按照最高当局的命令说话,就必然造成可悲的结果。没有人把他的天赋之权绝对转付于人,以致对事物再不能表示意见,他只把天赋之权按大多数人的意志交付某个机构,这个机构将能确保大多数人的自然权不受侵犯。在所有政体中,民主政体是最自然、与个人自由最结合的政体。

——摘编自斯宾诺莎(荷兰)《神学政治论》(1670年)

材料二:总之,共和国体即在欧美诸邦,亦成于不得已,必因无地求君,乃行此制,而行之亦乱弱其常……至于中国,地大民众,尤所不宜,现在一线生机,存于复辟,然其事又极危险,使此失败,后来只有内讧瓜分为必至之结果。

——《严复集》

材料三:吾以为开明专制者,绝非新经破坏之后所能行也。惟中央政府固有之权力,循序渐进以实行之,其庶可致。若新经破坏之后,则欲专制者,势不可不假借强大之武力,以拥护其未定之地位,故舍立君主之外,实无可以得之之理由。

——梁启超《开明专制论》

1)概括材料一中斯宾诺莎的思想主张。

2)概括材料三中梁启超的主要主张及其依据,并分析他与材料二中严复主张的共同之处。

 

查看答案

    教育在古今中外对于国家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初年的景帝时期,文翁入成都任蜀郡守,“见蜀地僻陋,有蛮夷风”遂将教育文化置于首位……选拔青年人亲自进行教育,并派到长安去学习数年,学成之后用作各级官吏,带动各地的教化……在成都开办学校,校中学子在课堂之外还必须经常到各地有所实践。一段时间之后,“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始云。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岁时祭祀不绝。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

——摘编自《汉书•循吏传》

材料二伦敦大学成立于1828年。与传统的牛津和剑桥大学相比,有诸多创新之举。它是英国最早给与女性与男性同等教育权利的高等学府。招生不分教派,神学被排斥在课程之外。学费低廉,一年仅需25-30英镑,只相当于牛津和剑桥的1/10,是一所以中产阶级为对象的大学。教学语言是英语而非拉丁语,课程设置以实用而非以古典为导向,学科设置广泛且强调学以致用。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文翁办教育的特点及对当时教育体制发展的贡献。

(2)结合材料二概括伦敦大学的创新体现在哪里?根据材料并结合英国当时社会状况分析伦敦大学不断创新的原因。

 

查看答案

历史图表、图片蕴含了丰富的信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

材料二

1)从材料一图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请依据所学知识概括当时经济发展特征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图一、图二、图三反映的主要政治特征。并归纳中国政治发展的趋势。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关于“海权”的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汉杨孚《异物志》载:“涨海崎头,水浅而多磁石,墩外大舟,锢以铁叶,值之我拔”。三国时期万震《南州异物志》记录了从马来半岛到中国的航程,其载“东北行,极大崎头,出涨海,中浅而多磁石”。这两条史料的记述十分一致,其中所言“崎头”是我国古人对礁屿和浅滩的称呼,而“涨海”即我国古代对南海最早的称谓。“涨海崎头”指南海诸岛的礁滩。

宋代将南海诸岛列入“琼管”范围,即“千里长沙”、“万里石塘”属于当时广南西路琼州的管辖范围,这标志着南海诸岛纳入中国版图已现端倪。至明清两代,中央政府继续将南海诸岛明确列入中国版图并置于广东省琼州府万州辖下,行使了有效管辖。

二战期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占领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及其他国际文件明确规定把被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这自然包括了南沙群岛。1946年12月,当时的中国政府指派高级官员赴南沙群岛接收,在岛上举行接收仪式,派兵驻守。

材料二  中国近代的有识之士逐步认识到“兴帮(邦)张海权”的道理,孙中山说:“中国海权一日不兴,则国基一日不宁。”“争太平洋之海权,即争太平洋之门户权。人方以我为争(意为:别国以我国为争夺瓜分的对象),岂置之不知不问。”我国海疆袤延七省,苟无海军控制则海权尽失,须重戎备而固海防。盖无舰船,海防无从谈起,有舰船而无训练有素之才,无以用之,有舰械人才而无良港,则海军无驻足之所,一切皆备而无民生之政府,则必导甲午之覆辙。海事既备,当以中国人工用船荒之时建船舶、兴商务,勾连世界,亦可得鱼盐之利,可围海造田、潮汐发电。

——摘编自杨金森范中义《中国海防史》

材料三  近30年来发生在中国周边海域的一系列事件,都使海洋、海权等问题在中国社会的热度不断升温。……调查发现,有79%的受调查者认为海权就是中国依法享有的海洋权益,包括在领海以及专属经济区内航海、养殖、捕捞、开采油气和矿产资源的排它性的权力,而仅有15.9%的受调查者认为海权是控制海洋的权力。恰恰相反,西方社会则普遍认为海权无非是控制海洋的权力。

——摘自《环球》杂志《中国精英海权意识的嬗变》

(1)根据材料一,从历史和国际法的角度说明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2)依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的海权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据材料三,概要指出中西方海权观的主要差异是什么?据此你认为维护中国海洋权益的关键是什么?

 

查看答案

爱因斯坦曾应日本改造社邀请赴日本讲学,来回两次途经上海,受到上海各界和大学生的热烈欢迎。也就是在上海,1922年11月13日,爱因斯坦在第一时间知道自己获得了1921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瑞典驻上海总领事代表瑞典皇家科学院正式通知了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此次获奖的科研成就对于人类的重大贡献在于(  )

A.使人类深刻地了解了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

B.让人类发现了更远的天体

C.提供了新的宇宙起源的解释

D.深入改变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