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歇动力。”在漫长的古代文明进程...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歇动力。在漫长的古代文明进程中,中华民族在科学技术领域群星璀璨,卓越的创新文化成果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有些还成为近代文明的助推剂或催化剂,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

材料一: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到: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材料二:《中国清代科技史》中写道:如果把中国科技发展史比作一只航船,那么当我们翻开它几千年的航行日志时,就会发现,顺治元年至宣统三年(16441911),这268年的航程是如此艰难曲折。鸦片战争前,水浅风弱,驶速迟缓;驶出中世纪的港湾后,它虽然易桅换桨,可又面对着险恶风云和那般多激流险滩。

材料三:据194910月调查,全国科技人员不足50000人,其中专门从事科研工作的还不到500人。全国专门的科研机构只有30多个。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只有22个研究单位,200多名研究人员。

——《中国近代现代史》

材料四: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重大科技成果达到六万多项,经推广应用后新增产值的累计达到1400多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863”计划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通过材料一,我们可以得到关于古代中国科技的什么信息?你还有哪些医学和农学的史实能够证明古代中国科技让西方人望尘莫及

2)材料二说明了我国古代科技出现了什么问题?你认为造成这种问题的关键在哪里?

3)材料从材料三到材料四,我国科技领域发生了什么变化?材料四的史实说明了什么问题?

4)材料三中的现象不是偶然间形成的,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哪些因素促成了这种现象的出现?

5)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呈现高科技发展迅速,知识经济兴起,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明显,全球化进程加快等特点。为此,党和政府作出了怎样的战略决策?

 

(1)古代科技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转型(2分) 医学上:《本草纲目》(2分) 农学上:《农政全书》(2分) (2)说明了古代中国科技开始衰落,发展曲折(2分) 关键在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使古代科技缺乏必要的内在动力(2分) (3)新中国初期我国科技基础力量薄弱到改革开放后实力增强;(2分) 说明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能够推动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2分) (4)第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十一后三中全会的召开,为科技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第二,党和政府对发展科技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第三,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和创新精神。 (5)战略决策:实施科教兴国战略。(2分) 【解析】 试题(1)从材料“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可以分析的出中国的三大发明对欧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欧洲的社会的转型。第二问可以直接列举一些中国古代的科技方面的成就。 (2)从材料“顺治元年至宣统三年(1644~1911年),这268年的航程是如此艰难曲折。鸦片战争前,水浅风弱,驶速迟缓;驶出中世纪的港湾后,它虽然易桅换桨,可又面对着险恶风云和那般多激流险滩”可以分析的出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在近代以后发展缓慢了下来。主要原因在于中国长期固守在小农经济的轨道上,社会上缺少科技发明的动力。 (3)从材料三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建国初期科技实力还是比较薄弱的,从材料四可以分析的出,经过改革开放的推动,我国科技力量得到迅速的提高。从材料“到2001年,“863”计划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可以看出科技的力量。 (4)此题考查的是我国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可以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党和政府的重视和科技工作者自身的努力等角度进行分析。 (5)此题比较简单,我国科技方面的战略决策是科教兴国的策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在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彼此交融,共同发展,在延续本身的传统、显示多元化和多样性特点的同时,推动着全人类文化的共同进步。请根据分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A组:孔子和董仲舒B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C组:李鸿章和曾国藩D组:梁启超和孙中山

E组:李大钊和陈独秀F组:毛泽东和邓小平

(1)A组人物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有什么突出的贡献?

(2)与A组人物相比,B组人物的思想发生了什么新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源是什么?

(3)指出C、D两组人物向西方学习的指导思想。他们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有何不同?

(4)促使E组人物由向西方学习转变为向苏俄学习的因素有哪些?

(5)F组人物在“走自己的路”过程中,在理论和实践上分别有什么突出贡献?

 

查看答案

李大钊说:历史的真实,有二意义:一是说曾经遭遇过的事情的记录是正确的,一是说关于曾经遭遇过的事的解喻是正确的。前者比较的变动少,后者则时时变动。这是因为 ( )

A.历史学是人文学科,具有不确定性

B.历史学家阐述历史,难免主观因素

C.人类知识不断增长与历史观的变化

D.历史认识总是越来越接近历史真实

 

查看答案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在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发展中国家做到这一点,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壮举,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这项“壮举”是指我国

A.1950年开始的扫盲教育

B.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的制度

C.1986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2001年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查看答案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中国文化建设,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以下史实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

②19世纪90年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

③19世纪末20世纪初,走向共和的民主思想广泛传播

④1915年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关于我国科技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1964年,中国成功发送了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B.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C.“神舟5号”飞船成功返回地面,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D.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的杂交水稻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