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景德镇必浮梁之兴西乡,去城二十五里。...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景德镇必浮梁之兴西乡,去城二十五里。在昌江之南,故称昌南镇。……至宋景德年,始置镇,奉御董造(奉皇帝之命督造),因改名景德镇。

——(清)蓝浦撰、郑廷桂补辑《景德镇陶录》卷八《陶说杂编上》

(1)据材料一,解释“景德镇”这一地名的由来。

材料二  明代御器厂自洪武末年设立以来,瓷窑数量不断增加,初期仅有20座,至宣德年已增至58座。同时,民窑数量也大大超过前代,产生了像崔公窑、周公窑、壶公窑、小南窑等著名的民窑。这些瓷窑产量也极其惊人,御器厂建窑不久的宣德八年(1433年),就一次烧造各样瓷器443500件。官窑没落的万历年间,仍有一次烧造96624件、239000件等记载。至于民窑的产量,更是无以计数,不仅占据了遍及全国的国内市场,而且远销至亚、非、欧、美各洲,这些方面在全国制瓷业中均首屈一指。

——李希凡主编《中华艺术通史·明代卷下编》

材料三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景德镇从事瓷业的工场主、雇工、瓷商等人数已达10万余人。明万历年间人王世懋所著《二酉委谭》中描述:“万杵之声殷地,火光炸天,夜令人不能寝。戏呼之曰:四时雷电镇。”

——李希凡主编《中华艺术通史·明代卷下编》

(2)据材料二、三,概括说明,明清时期景德镇制瓷业发展的突出特点。

材料四  明朝政府极力控制、压迫商人阶层。这是中国社会和西方社会最大的差别……中世纪主要的技术发明大多数都出自中国。然而,与西方不同的是商业革命和技术进步都未给中国带来彻底改变社会的革命性影响。……四大发明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这种影响在中国是绝对不可能产生的,因为这里的帝国机构太封闭、约束力太强。……明朝皇帝颁布并强迫立即执行禁海令,这是中国官方对海外活动持消极态度的一个鲜明、最重大的表现。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根据材料四,概括说明,明朝商业革命和技术进步都没有带来革命性影响的原因。

材料五  英国是个完美的世界!他还拥有东印度群岛!……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供工业革命使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4)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如何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

材料六 

(5)依据材料六中的图一和图二,指出图一和图二中的交通工具的动力机是什么?在从图一到图二的发展变化中,与变化密切相关的新能源是什么?

材料七  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指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德尼兹·加亚尔《欧洲史》

(6)根据材料六、七,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化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1)宋景德年间,奉皇帝之命造瓷器,因而得名。 (2)官窑、民窑数量多。产量大。行销国内外市场。从业人员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3)政府极力控制、压迫商人阶层。帝国机构太封闭、约束力太强。禁海令。或(君主专制制度、重农抑商、海禁政策。) (4)三项因素:市场、资金、劳动力。方式:殖民扩张扩、海外贸易、圈地运动. (5)图一:蒸汽机,图二:内燃机新能源:石油 (6)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加速了工业化进程,世界联系加强;但也导致“能源问题”,加剧了环境污染 【解析】 (1)依据材料一“宋景德年,奉御董造(奉皇帝之命督造),因改名景德镇”可知宋景德年间,奉皇帝之命造瓷器,因而得名。 (2)依据材料二“瓷窑数量不断增加,民窑数量也大大超过前代”可知官窑、民窑数量多;依据材料“这些瓷窑产量也极其惊人”可知产量大;依据材料“不仅占据了遍及全国的国内市场,而且远销至亚、非、欧、美各洲”可知行销国内外市场。依据材料“从事瓷业的工场主、雇工、瓷商等人数已达10万余人”可知从业人员多以及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3)依据材料四“明朝政府极力控制、压迫商人阶层”可知政府极力控制、压迫商人阶层。依据材料四“帝国机构太封闭、约束力太强”可知帝国机构太封闭、约束力太强。依据材料四“明朝皇帝颁布并强迫立即执行禁海令”可知实行禁海令。 (4)三项因素:依据材料五“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可知是市场、资金和劳动力。方式:依据所学可知是殖民扩张扩获得资金,海外贸易获得市场以及圈地运动获得劳动力。 (5)图一:依据图一汽船可知使用的是蒸汽机;依据图二汽车可知是内燃机;依据汽车的燃料可知新能源是石油。 (6)依据材料六和所学可知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力,加速了工业化进程以及世界的联系;依据材料七“指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和所学可知是但导致“能源问题”和加剧环境污染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我国(早期)封建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统治阶级的政治、军事需要。春秋对筑城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三种:第一,大小诸侯国国都都是政治中心,都需筑城……第二,各国纷争中需要在战略要地筑城……第三,统治者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而在一些地方筑城……封建社会的城市商业是在这些旧域的基础上发展繁荣起来的。

——胡如雷《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

材料二  南京(今河南商丘附近)去汴河五里,河坝(畔),谓之河市,五代国初("国初”指北宋初年),官府罕至,舟车盼聚,四方商贾孔道(交通要道)也。其盛非宋州可比。

——(北宋)王巩固《闻见近录》

材料三 

材料四  中国近代意义上的城市应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才产生的。……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中国传统的封建城市开始向近代资本主义城市方向发展。1921年中国第一个市政厅——广州市政厅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城市化的开始。但是,中国城市化非常缓慢。(到1949年)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只有10.6%。

——马春辉《中国城市化问题论纲》

材料五  1949年之后的28年,我国城市化水平从10.64%增长到18%,仅仅增长了7.36%。1978—1986年,城市化率从17.6%上升到24.5%。到2001年,城市化率上升到37.37%。社科院研究报告称2006年中国城市化率为43.9%。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中国封建社会城市(集镇)形成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我国古代商业城市分布发生的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商业城市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

(5)材料五反映了新中国成立来城市化进程的什么特点?分析其主要社会原因。

 

查看答案

经济区域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的根本原因是

A.两极政治格局解体

B.联合国统筹全球经济职能的加强

C.各国经济发展的统一性和排他性

D.全球生产力的发展和国际分工的扩大

 

查看答案

以下是当今世界三大区域经济集团情况一览表。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名称

亚太经合组织

欧洲联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

建立时间

1989年

1993年

1994年

成员国

构成

地跨四大洲,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多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合作领域

经济

经济、政治、军事

经济

组织结构

松散的论坛性经济组织,不具备实际管理职能

设有超越国家权力的机构

无协调性的组织机构

 

①欧盟合作程度最高  ②成员国之间的差异性较大

③具有地缘经济的特征  ④反映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下图改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德国开始步入欧洲强国之列

B.经济危机使英国丧失了世界霸主地位

C.苏联成功度过经济危机实现了工业化

D.美国在世界经济中仍占据着关键地位

 

查看答案

到1937年,苏联基本实现农业集体化,但占全国总耕地面积95%~97%的集体农庄,只生产了70%—75%的农产品,而占全国总耕地面积3%~5%的私人土地,却生产了25%~30%的农产品。这从本质上说明

A.集体农庄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农业集体化与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C.农业集体化政策使农民的生产潜力充分发挥

D.土地私有制比土地国有制更有生命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