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列宁而言,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只是一次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25年,苏联恢复国民经济后,进入了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它从1926年到1940年。这个时期,苏联一方面加强无产阶级专政,另一方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史仲文、胡晓林《世界全史》
材料三 (斯大林时期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美国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实现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表现和特点。
(3)材料三中的“西方经济的崩溃”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当“西方经济的崩溃”蔓延时,苏联为什么没有受到较大冲击?西方国家对苏联的“模仿”指的是什么?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的经济改革可从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历程中,经济结构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代)江南民间丝织业最兴盛时,南京、苏州和杭州的织机为5—5.5万张,盛泽等市镇和乡村约为1.5万张,再加上镇江、嘉兴和湖州,以及乌镇等市镇,总共为8万张,而官营织机大约为3500张。
——范金民、金文《江南丝绸史研究》
(1)据材料一概括明代江南丝织业出现的变化,并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经济因素。
材料二 费尔南·布罗代尔曾说:“作为主导世界的帝国,英国开启了广阔的原材料资源和欧洲以外的新的市场。用卡尔·马克思的话说,‘资本主义生产纪元的黎明’与大英帝国的加强同时发生。帝国从冒险中获得的资本——棉花、烟草、奴隶——为岛国跳跃式的冲向工业发展的新边疆提供了必要的资本保障。”
材料三 1832年一家英国报纸用既满意又警觉的口吻宣称:“大不列颠的制作业体制,以及由之而来的大型市镇令人难以置信的迅速增长,这在世界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
(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请用史实说明材料三的观点。
材料四 1952年—1957年我国工业比重图
(3)据材料四说明1952—1957年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的重大影响。
材料五 1955—2000年美国三大产业产值占GDP比重(%)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1955—1959 | 4.4 | 39 | 56.6 |
1965—1969 | 3 | 37.2 | 59.8 |
1980—1984 | 2.6 | 32.8 | 64.6 |
1999 | 1.6 | 24.7 | 73.7 |
(资料来源:《世界经济》编辑部等)
(4)材料五反映了20世纪50—90年代美国经济的什么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某高一学生在学习研究古代中国的农业发展时使用的一幅示意图:
材料二 据中国文物网报道:汕头市南澳县发掘清理的古沉船“南澳一号”文物进行公开展示,船载文物主要为明代粤东及江西一带民间瓷窑生产的瓷器,大约有6万件之巨,已有富商出价6亿人民币欲收购。
(1)依据材料一示意图,你认为该同学与农业有关的研究主题是什么?从图中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2)我们在研究古代中国农业发展时,还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研究?试举出实例加以说明。(至少两个角度)
(3)结合所学知识推测,游客可能从展品中见到哪些种类的瓷器?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一股反全球化的浪潮滚滚而来。这主要是因为全球化导致了
①全球环境的恶化 ②南北差距的进一步拉大
③发达国家就业机会的减少 ④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经常处于劣势和被动的地位,其原因是( )
①经济底子薄 ②科学技术水平低 ③生产设备落后 ④生产成本高 ⑤资源缺乏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
由欧洲煤钢联营到欧洲经济共同体,再到欧盟,反映了欧洲各国的合作
①由单一经济部门扩展到多个经济领域 ②由经济一体化到政治一体化
③由区域集团化到经济一体化 ④由追随美国到要求建立平等伙伴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