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思想家与其主张相匹配的是
A. 老子——“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B. 董仲舒——“存天理,灭人欲”
C. 朱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
宋朝城市发展的表现不包括
A.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
B.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
C.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D.有严格经营时间的限制
下图是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摹本),其书体是( )
A.篆书 B.楷书 C.行书 D.草书
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的著作是
A.氾胜之的《氾胜之书》
B.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C.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D.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李鸿幸与伊藤博文,一个是中国的首辅大臣,一个是日本的首任首相,地位相当,时代相同,风云际会,砥柱中流。面对共同的“千年未有之变局”,历史发令知猛然打响,在中曰近代化大比拼的赛道上,怀揣富国弦兵的同样梦想,李鸿幸和伊藤博文作为领军人物,带领各自的国家一路追赶。尽管日本起步比中国略迟,然而最终结局却大相径庭,一悲一喜:大清王朝愈加摇摇欲坠,日本帝国则一飞冲天。世事波云,人生飞絮,同样是“经世之才”,一个身背骂名,抑郁而终,一个大功告成,奇勋盖世。出现这样悬殊的结果,令人深思。
——《文化博览》2007年第五期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后期,面对共同的“千年未有之变局”,“中日近代化大比拼”分别指什么事件。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你认为造成李鸿章人生悲剧的原因有哪些?据此谈谈你对李鸿章和伊藤博文悲喜人生的看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8年在法国、德国、意大利、波兰建立了保卫和平的组织。1949年4月在巴黎和布拉格召开了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有72个国家的代表参加,选出了常设委员会,大大推动了世界和平运动的发展。1950年3月,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常设委员会发表了《斯德哥尔摩宣言》,要求无条件禁止原子武器,并开展了签名运动。半年中签名的达5亿人。许多国家建立了全国性的保卫和平委员会。1950年11月在华沙召开第二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大会决定成立世界和平理事会。
材料二 美国于1965年8月向日内瓦18国裁军委员会提出一项防止核武器扩散条约草案。同年9月,苏联也向联大提出一项条约草案。1966年秋天,苏美两国开始秘密谈判并于1967年8月24日向18国裁军委员会提出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联合草案,1968年3月11日美苏又提出联合修正案。1968年6月12日,联大核准该条约草案。1970年3月5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正式生效。1996年9月10日,联合国大会以158票赞成、3票反对、5票弃权的压倒多数票通过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该条约是一项旨在促进全面防止核武器扩散、促进核裁军进程,从而增进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条约。
(1)根据材料一,分析指出战后和平运动的主题及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初期和平运动高涨的原因。
(2)相比材料一,材料二在防止核战争方面有何新变化?简要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