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初《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晚唐《夜看扬州市》描述:“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两者相互矛盾,所以不能判断唐代是否已有“夜市”
B.前者比后者具有权威性,可以判断唐代没有“夜市”
C.文学作品缺乏可信度,不能证明唐代出现“夜市”
D.两则材料时间不同,唐代后期可能已经存在“夜市”
如图是甘肃嘉峪关魏晋墓葬的一组壁画。这反映了当时
A. 开始使用牛耕
B. 注重精耕细作
C. 曲辕犁的推广
D. 小农自给自足
有人形容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脚镣并被捆绑起来的舞者,她的每一个舞步都带着沉重的牵累,她的每一个旋转都受着束缚的疼痛。这主要是因为
A. 古代中国交通不发达
B. 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落后
C. 古代中国对外开放程度不高
D. 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它的变化可以折射出社会的变迁。
15世纪末、16世纪初欧洲的食物原料开始打破了地域性的限制,食物原料在区域间广泛流播和利用,丰富了人们的饮食生活。为了获取充足的生存资料,一方面,通过殖民掠夺,使世界上许多地区的动、植物原料被带回欧洲,最终成为欧洲人的食物原料,如玉米、土豆等。另一方面,欧洲人在抢掠异域食物的同时,还将自己本土的一些动、植物带到殖民地,大量生产,以弥补欧洲食物原料供应的不足,如:变种小麦。在 1750 年至 1850 年,小麦逐渐取代了其他谷物的地位,引起了欧洲真正的食物革命,白面包不再是富人的专利和地位的象征,也不再是穷人奢望的食品。所有这一切促使欧洲人对食物原料的开发与利用趋于世界化。
——《欧洲饮食文化的新篇章》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欧洲饮食变化的角度,对材料三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材料:关于西方为何主宰世界的问题,“长期注定”理论的观点是,自从史前时期,某一关键因素使得东西方判然有别。其中以马克思的版本最为重要,影响力也最大。19世纪40年代为《纽约每日论坛报》中国问题专栏撰稿的马克思指出,政治才是确立西方主宰地位的真正因素。他认为,数千年来,东方国家是如此的集权和强大,以至于阻遏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古代的欧洲从封建主义进化到资本主义,无产阶级革命又带来了共产主义,而东方却滞留在君主专制阶段,无法走上与西方一样的进步道路。
———《西方将主宰多久》,(美)伊恩•莫里斯著
评价材料中关于西方为何主宰世界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阅读下列中外历史上法制建设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材料二 税收法定原则是指由立法者决定全部税收问题的税法基本原则,即如果没有相应法律作前提,国家则不能征税,公民也没有纳税的义务。“它是民主和法治原则等现代宪法原则在税法上的体现,对保障人权、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益都举足轻重。”
英国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中规定“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美国宪法里也规定:“国会有权:规定和征收税金、进口税、输入税和货物税,以偿付国债、提供合众国共同防务和公共福利。”
——高等教育出版社《西方政治制度史》
(1)材料一中“法”的职能是什么?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罗马法”在近代世界“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所述英国《权利法案》和美国《1787年宪法》内容,结合所学,说明税
收法定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