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斯福认为,一个共产党政权不可能支持美国的“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斯福认为,一个共产党政权不可能支持美国的“领导”地位,而蒋介石又是国民党内能“在战后把中国人民团结在一起的唯一领袖”。这样美国政府就把美国战后在中国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与支持蒋介石政权结合起来了。

——摘编自陶文钊《赫尔利使华与美国政府扶蒋反共政策的制定》

材料二  柏林墙是冷战的产物,始建于1961年,其目的是阻止东德民众逃往西柏林。但是一批又一批东德人千方百计争相穿越柏林墙。美国总统肯尼迪和里根都曾在西柏林演讲,呼吁苏联领导人拆掉柏林墙。989年,风从西方来,东欧剧变爆发􀆻􀆻柏林墙倒塌后,东西德实现统一。

——改编自俞飞《柏林墙:历史上一道难以抹去的丑陋伤疤》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美国的对华政策,并简析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柏林墙倒塌的原因。有学者认为冷战时代是个“漫长的和平”时代,你如何理解?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所示世界格局的变化,并分析变化原因。

 

(1)政策:控制中国,扩大在华势力范围;扶蒋反共。 影响:推动中国内战爆发;敌视新中国,中美关系恶化(或美国对新中国迸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使冷战形势加剧。 (2)原因:西方的鼓动宣传(和平演变);民主德国政局动荡;东欧剧变;两德统一是大势所趋。 理【解析】 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世界总体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 (3)变化:两极格局瓦解,出现“一超多强”局面,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增强。 原因:“冷战”结束后,美国霸权主义不断抬头,谋求单极世界;欧盟、中国、俄罗斯和日本等力量的发展壮大,制约了美国的“单边主义”,促使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增强。 【解析】 (1)政策:根据“美国政府就把美国战后在中国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得出控制中国,扩大在华势力范围;根据“一个共产党政权不可能支持美国的‘领导’地位,而蒋介石又是国民党内能‘在战后把中国人民团结在一起的唯一领袖’”得出扶蒋反共。 影响:结合所学可从推动中国内战爆发、敌视新中国、加剧冷战形势等角度分析总结。 (2)原因:根据“美国总统肯尼迪和里根都曾在西柏林演讲,呼吁苏联领导人拆掉柏林墙”得出西方的鼓动宣传(和平演变);根据“一批又一批东德人千方百计争相穿越柏林墙”得出民主德国政局动荡;根据“东欧剧变”得出东欧剧变;根据“东西德实现统一”得出两德统一是大势所趋。 理【解析】 结合所学冷战的评价,可从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世界总体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等分析思考。 (3)变化:左图反映的是两极格局,右图反映的是“一超多强”,故得出变化是:两极格局瓦解,暂时出现“一超多强”局面,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增强。 原因:结合所学,可从美国谋求单极世界和欧盟、中国、俄罗斯和日本等力量制约了美国的“单边主义”等角度分析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早在汉代就建立了封驳制度,汉代宰相拥有封驳权。自汉至宋,封驳制度不断发展。所谓封驳就是封还君主失宜的诏令而不下行,驳正臣下有误的奏章而不呈递,其中包含了对公文权力运行的审查与监督,驳正违失则是对中央及地方官员的权力监察。

——摘編自孟宪玉《宋代封驳制度权力制约的精神的当代价值》

材料二  内阁是政府高级官员代表政府各部门商议政策的行政机构。明朝内阁为明成祖首先确立,是明朝的皇帝咨政机构。内阁辅臣的人数为一人至七人不等。在内阁制的资本主义国家,内阁是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某个政党单独组成,或由议会中构成多数席位的几个政党联合组成,由国家元首任命。内阁最初始于英国,由英王的枢密院外交委员会演变而来。

——改編自百度百科

材料三  西方许多国家的议会与政府有着很强的亲和力,议会中的多数党领袖担任总理或首相并负责在议会中选择本党议员组成内阁。美国是实行三权分立的国家,国会与总统领导的政府,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不仅占据重要位置,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自身的特点也十分鲜明。

——摘編自《代议制的美国模式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封驳制度的内容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内阁与明朝内阁本质上的不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多数西方国家相比,美国“议会与政府”的关系有何鲜明特点?并指出其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城邦的诞生不仅为法律开辟了广阔的用武之地,而且也为人们的思想观念提供了一个自由的空间。希腊人崇尚法律的观念、维护法律权威的观念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观念就诞生在这个自由的精神世界之中。

——摘编自《浅谈从古希腊到现代西方法治理念的转变》

材料二  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获取的特权,迫使中国社会被动地转型,中国社会结构出现巨大断裂,社会现实和法律制度脱节。1902年,张之洞以兼办通商大臣身份与各国修订商约,在此期间,英、日、美、葡四国提出在清政府改良司法现状“皆臻完善”后,可以放弃领事裁判权。清政府随后下诏:“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议,务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开启司法改革,以因应形势变化,挽救权力危机。

——改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律史》

材料三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摘编自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希腊人的治国理念。在这一治国理念下,古希腊建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司法改革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在“民治”方面的革命成果,并指出新时期我国在“民治”方面的创新举措。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可以进一步利用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的机遇加快发展,联合图强成为战略抉择,一个或少数几个大国主宰世界、任意摆布别国命运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材料旨在说明多极化的发展

A.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 B.避免了世界大战的发生

C.推动了第三世界的崛起 D.遏制了霸权主义的膨胀

 

查看答案

有学者在评论二战后某一政策时说:“它为联邦德国选择西方的机制与制度铺平了道路,也为日后德国经济的腾飞打下了基础”。由此可推知此政策

A.加快了欧洲各国的联合 B.助推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C.公开了反共制苏的目标 D.促进了世界市场的统一

 

查看答案

1957年,在莫斯科举行的世界青年联欢会上,英美乐队第一次公开在苏联表演摇滚乐。随后,在美国政府的有意安排下,更多摇滚作品进入苏联。美国政府此举旨在

A.进行文化渗透 B.维护欧美合作 C.改善对苏关系 D.扩大美国出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