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印度教是印度的国教,其教徒占印度总人口的80%以上。它起源于婆罗门教,其核心教义...

印度教是印度的国教,其教徒占印度总人口的80%以上。它起源于婆罗门教,其核心教义就是教导信徒要严格遵守种姓制度,婆罗门享有至上的权威。据此可知

A.印度的顶层大多来自普通劳动者 B.婆罗门打压印度教徒以维护统治

C.婆罗门是刹帝利的统治工具 D.印度教衍生出了种姓制度

 

D 【解析】 根据材料“占印度总人口的80%以上”“起源于婆罗门教,其核心教义就是教导信徒要严格遵守种姓制度”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度教源于婆罗门教,核心教义是严格遵守种姓制度,这种说教为种姓制度提供了理论和宗教基础,即印度教衍生出了种姓制度,故D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种姓制度下婆罗门主掌宗教祭祀,刹帝利主要由以国王为首的武士集团构成,负责统治和保卫国家,吠舍的大多数是普通劳动者,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印度教为种姓制度提供了理论和宗教基础,没有体现婆罗门打压印度教徒以维护统治的信息,故B选项错误;在种姓制度下婆罗门主掌宗教祭祀,刹帝利主要由以国王为首的武士集团构成,负责统治和保卫国家,因此婆罗门并非刹帝利的统治工具,故C选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汉谟拉比法典》中写道:“要让正义之光照耀整个大地,消灭一切罪人和恶人,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这表明了该法典

A.公开确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

B.延续并综合了原各城邦的立法

C.彰显了现代法律的人道主义和平等精神

D.形式上标榜公正公平和人人平等

 

查看答案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认为,私有制是随着“使经常的交换成为可能"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游牧部落从其余的野蛮人群中分离出来”之后出现的。但是,他同时也坦承:“至于畜群怎样并且在什么时候从部落或氏族的共同占有变为各个家庭家长的财产,我们至今还不得而知。”恩格斯在此给出的只是

A.私有制产生的时代背景条件 B.私有制产生的原因和具体过程

C.私有制导致了阶级剥削和压迫 D.私有制导致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查看答案

确切地说,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逐渐出现的直接动因是

A.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

B.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C.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

D.部落首领演变为阶级社会中国家的统治者

 

查看答案

下列哪一历史现象的发展,使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

A.社会贫富分化日益加剧 B.早期城市形成和逐渐发展

C.一些部落之间爆发战争 D.社会经济的发展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官守学业,皆出于一故私门无著述文字,就造成了学在官府。春秋时期私学取代官学是教育制度上一次历史性的大变革。贵族关心的是维护统治地位,扩大统治范围,无暇顾及教育,乱世则学校不修焉(《毛诗郑风子衿》序)。私学出现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与阶层的变化联系在一起的。士阶层中许多有才能的人在政治斗争或军事斗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养士之风形成。适应这种社会新需要,私家讲学,专门培养士。学在官府转变为学在四夷

——摘编自孙培青《中国教育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时期教育领域里的变化及其原因。

材料二   唐朝前期的中央官学,一为国子学,招收三品以上官员子孙;二为太学,招收四品、五品官员子孙;三为四门学,招收六品、七品官员子孙,及庶人之为俊异者;四为律学,录取八品、九品官员子孙及庶人中学习法律知识的人。中央官学等级森严,是依据学生家庭官阶和门荫地位的高低来决定的。

宋朝逐渐取消国子、太学、四门、律学之分别,太学成为宋代中央官学的主体和重点。学生扩大到八品以下的官员子弟和庶民子弟的优秀者。

——摘编自刘海峰、李兵《学优则仕:教育与科举》

2)从唐朝到宋朝,中央官学有何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戊戌变法时期,教育救国的思想已经屡屡见诸报章,严复、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都曾呼吁:今日自强之道,自以兴学为先。有的还说:兵战不如商战,商战不如学战。清朝统治集团中的一些高官要员,如张之洞、刘坤一等也强调西国之强,强以学校,中国只有大规模兴学育才,方能勉图补救,否则不但和与战均无可恃,即幸而战胜,亦无益于根本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下诏兴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型人才,以为时用。但变法不久就遭遇失败,许多新式学堂未及开办即告夭折,教育救国思想也随之陷于低潮。

——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3)依据材料三,概括晚清时期教育救国思想并评价当时教育救国的实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