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前期,林则徐、魏源高举“经世致用”旗帜以求纾解民困、匡时济世的良策,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仍受当时盛行的“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梁启超在《古议院考》中强调中国古代早有“议院”,只是被后来的“民贼”湮没。这表明近代前期的中国
A. 强国御侮的探索深受传统文化影响
B. 传统文化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发展
C. 西学传播彻底瓦解了传统思想观念
D. “托古改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从1896年开始,日本在杭州、苏州、汉口、沙市、天津、福州、厦门、重庆等八个城市取得建立专管租界的特权,从而成为在中国拥有租界最多的国家。这主要反映出
A.中日《马关条约》的规定得到了落实
B.日本凭借在华特权暂时地独霸中国
C.片面最惠国待遇扩大了日本在华特权
D.群众反帝斗争为日本侵华带来便利
秦汉时期,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宋期间,漕运逐渐转变为由东南而西北;元、明、清三朝,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而至北。古代漕运线路的变化
A. 适应了经济格局的变化
B. 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C. 有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
D. 影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下表为北宋初期官员出席曲宴(古代宫廷赐宴的一种)的部分记载。这反映了宋初
A.边患问题得以解决
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C.科举制度日益完善
D.崇文抑武局面形成
春秋战国之际,一部分没落贵族从旧体制中游离出来,部分知识文化的庶人由社会下层升浮上去,即所谓“士庶合流”,“士”逐渐从有职之人变成处于游离状态——即“士无定主”的游士。这一现象
A.导致分封制逐渐崩溃
B.推动了当时社会思想解放
C.导致了社会秩序动荡
D.促进了新兴地主阶级崛起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的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的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等等的政策,无疑地是正确的。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5日)
材料三 1978年、1992年我国几种经济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 经济成分 | 1978年 | 1992年 |
公有制经济 | 全民所有制经济 | 80.8% | 51.4% |
集体所有制经济 | 19.2% | 35.0% | |
私有制经济 | 城乡个体经济 | 0 | 7.8% |
私营经济、合资、外商独资 | 0 | 5.8% |
请回答:
(1)观察材料一中的地图,分析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根据地有何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
(2)分析材料二,指出毛泽东认为有效的革命办法是什么?采用这些办法的中国社会基础是什么?
(3)材料三说明了我国经济领域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哪些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