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必然提高教育的质量,不仅仅在智育方面是如此,在德育、体育方面也是如此。劳心与劳力分离的教育方针,不能适合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这反映了
A.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 B.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
C.教育大革命 D.义务教育的普及
“民族百年航天愿,沧桑历尽神舟圆;广寒未见嫦娥面,银河探索现飞船。”该诗叙述的事件是
A.“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B.“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C.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试飞成功
D.嫦娥四号探测器首次着陆月球背面
“这一发现成为20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这一发现”是指
A.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B.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
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D.普朗克的量子论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该材料出自
A.科学发展观 B.“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
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写道:“目前,农民运动的兴起是一个极大的问题。……他们将冲决一切束缚他们的罗网,朝着解放的道路上迅跑。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葬人坟墓。”基于这种认识,毛泽东主张中国革命
A.必须发动和团结农民 B.要团结国民党一起奋斗
C.由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 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孙中山已充分关注到民族问题对国家命运的重要性。他在民族观方面,经历了从“反满兴汉”到“五族共和”再到“中华民族”的转变。这表明孙中山的民族观
A.从多元化走向一体化 B.从对帝妥协走向反帝救国
C.从狭隘性走向一体性 D.从暴力压迫走向和平统一